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4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社会转型从根本上规定于相应的经济基础,这是因为社会转型是具有革命意义和质变性质的社会发展过程,而这样的社会发展过程必须建立在非常雄厚和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必须在夯实经济基础方面做出三重重大选择  相似文献   
92.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劳动”的思想,是共产主义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灭劳动”不是空想,而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推论。“消灭劳动”的条件是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劳动者逐步退出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电脑的普遍应用已经展示了这样的前景。文章指出消灭劳动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文章还在劳动与生产范畴的联系与区别、“个人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等问题的探讨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3.
一个时期诗歌的主潮,往往以那个期间的时代精神为背景,同时又通过万人瞩目的代表性诗人表现出来。回顾抗战时期的中国新诗,我们不难在朗诵诗、民歌体叙事诗、政治抒情诗的文体演进中,发现一个形象化、政论性的艺术主潮。随后我又注意到,恰恰是艾青、田间、臧克家这三位歌手,演唱出这一时期中国新诗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4.
孙祚民著《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探究》(以下简称《探究》)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学术界的一件喜事。但是孙祚民先生生前却没有看见自己这一著作的问世。笔者怀着沉痛的心情,捧读其书,感慨系之,有以下几句话说出,一则寄托哀思,一则也算一点体会。 孙祚民先生是中国农民战争史的专家,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也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从五十年代初始至其病故的三十多年里,他发表有关民族关系史方面的论文数十篇,涉及民族关系史问题的各个方面。《探究》一书就是其中部分论文的结集。《探  相似文献   
95.
从“中本西末”到“中体西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中体西用”这一概念来概括中国19世纪60—90年代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不同论点,同时又断言“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实际上,除顽固派之外,当时的洋务派、早期维新思想家和维新思想家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认识迥然不同,而且不同派别的理论概括也并非一致。在1895年以前,各派别较多使用“中本西末”,尤其是以此为指导思想的洋务派。最早使用“中体西用”这一概念的是早期维新派,不过是在戊戌维新思潮兴起以后,这一概念才被普遍使用。19世纪末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认识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呈现出不同派别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趋向。到90年代,两种“中体西用”论并存,但是,洋务派后期代表张之洞主张用西学“补救”中学,而维新派则坚持“会通”中学和西学。  相似文献   
96.
“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口号、国号、年号和农民领袖称号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唐末裘甫起义铸印日“天平”,王仙芝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黄巢则称“冲天大将军”;金朝山东“红袄军”杨安儿起义,建立大齐政权,起年号“天顺”;元末红巾军起义中,徐寿辉建立的政权,国号“天完”。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权,年号“天统”,张士诚建立大周政权,年号“天  相似文献   
97.
<正> 在我国历史上代表不同阶级和政治集团利益的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许多有关人口问题的主张,形成了丰富的人口思想。笔者试就1840年以前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中有关人口增加和减少的问题谈点看法。在我国古代人口思想中,在增加人口和减少人口的问题上,主张增加人口者居绝大多数。早在殷商时期,就产生了“多子孙甲”,以多子多孙为福的思想。只有多子多孙,奴  相似文献   
98.
<正>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这就是我们的方针。”我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三亿多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就业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村劳动就业不能离开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遵循“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原则。一、农村劳动就业必须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努力搞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99.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群防群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玮 《东方论坛》2002,(2):107-112
社会基层组织的改革使群防群治建设正在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经济建设的紧迫性制约着国家在治安方面的投入,发展群防群治以减轻其治安成本的压力,成为从经济角度得出的社会治安政策。群防群治只有遵循利益驱动原则,才能调动广大参与者的积极性,只有创造经济利益才能广泛吸收社会资源从而促进其产业化发展,这就需要群防群治组织能够向社会提供安全服务产品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00.
马克思社会发展形态理论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长期以来在苏联和我国学术界有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这就是社会发展五形态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都遵循着一条普遍规律,就是依次递进地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历史演进的理论被写进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认同的真理.如果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都不超出这个理论所描述的道路,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然而,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出现,使人们对这个理论产生了疑虑.因为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经过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