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8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从关乎人生和社会的进路与走向,具有目的论性质的净土观念来看,中国佛教理论发展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从人间与净土的隔绝对立,走向人间与净土的深度融合。这条主线的现实转化就是通过文化运动、治国护国、乡村建设、生态建设、统筹城乡等实践,使农与非、城与乡以及天与人、心与物、身与家等从对立走向融合。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相应,反映了佛教的慈悲济世、众生平等、利乐有情等价值追求以及化否定为肯定的逻辑方法、化出世为入世的行为方式、化内在为外在的超越路径,在改变中国农村社会面貌和农民生存状态中的具体运用;反映了中国佛教在与儒道西学等互动中的与时俱进,以及最终走向适应和支持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中国梦是人间净土观念的转化表达,中国佛教能适应和支持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32.
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至城市,农村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制约着新农村的建设。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的优势、劣势及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提出新生代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引导新生代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3.
将启蒙与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相联系,继续推进启蒙,已经成为启蒙研究领域的主流价值诉求。近现代农民启蒙任务的远未完成、农民主体地位的远未确立、时下惠农措施的尴尬处境等诸多原因,使当前农民启蒙显得格外必要而迫切。当前农民启蒙,除了要应对后现代主义、传统文化、大众文化等各种思潮的挑战之外,还应该针对农村、农民的实际,着力清除封建宗法共同体文化、心态等前近代思想观念残余,祛除暗含身份等级低下的前现代"农民"观念,并将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启蒙依托于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取消城乡户籍差别等制度上的建设,在深入推进社会化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引导农民打破依附人格,塑造独立自由之个性,切实推进当前农民启蒙。  相似文献   
34.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现状,形成了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为目标的"三农"思想体系:依靠改革引领、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强;通过加强综合治理、开展生态保护和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创建美丽乡村,展现农村美;完善惠农富民政策、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和实施转移就业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引领农民富。  相似文献   
35.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已经首当其冲地成为"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除了构建粮食安全战略、规范农村耕地流转、推进规模化农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等外围措施之外,还应该推进农民启蒙,着力提高粮食生产主体——农民的粮食数量安全意识、质量安全意识、生态安全意识。只有通过农民启蒙,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使农民从粮食生产的主体进一步提升为粮食安全的主体,发挥农民在粮食安全上的主体性作用,粮食安全问题才能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36.
中国近代青年审美心理的变迁深刻地折射了社会时代的变化,通过他们的文艺作品,我们得以窥见他们的内心世界,掌握社会变迁与审美心理之间的内在关系。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随着救亡、革命潮流越来越汹涌,青年人的审美心态先后了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后的沉郁之美、大革命时期的青春之美、"九·一八"事变的悲壮之美以及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雄壮之美几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从优美向崇高演变的趋势。与此同时,他们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上表现为对暮性人格和奴性的批判,对青春人格和英雄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体现在企业经营中,文化的改革和创新就是研究如何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情感因素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行之有效的、"落地"的企业文化,才能成为对一个企业真正"有用"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38.
目前大学生深陷物质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困扰,在思想上出现严重的冲突并进而在行为表现上乱象丛生。而儒家传统价值观中天人之辨、仁爱忠恕、乐群贵和、义利之辨等思想,对于解决大学生人生存在意义的迷茫、道德人格的完善、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人格的存世等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价值观结构。  相似文献   
39.
“条顿”是严复著译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在《原富》《群学肄言》《社会通诠》《法意》及《英文汉解》中,均有提到。在目前已出版的严复全集、严复文集及严复学术资料选编中,大多收录有《英文汉解》一文,严复在该文中提到了“条顿”的英文表达方式。长期以来,《英文汉解》中的“条顿”一直被拼写为“Tentonic”,而经查证,“Tentonic”在字典中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后人在辑录时把其中的字母“u”误看作“n”录入了,正确表述应为“Teutonic”。  相似文献   
40.
“微”来源于关于微的哲学.20世纪90年代,“微乐队”主唱麦子最早提出了“微”这一概念,目的是通过微乐队传播其微文化理念.2006年,麦子在新浪开通“万物本微.人类微文化交流”的博客,不断向外界传递其微文化理念对中国乃至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2008年麦子在中国大陆出版了专著《微的哲学》.2009年,新浪微博等中国门户网站的出现,使中国进入了以“微”为特征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