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21.
东汉末年的战争动乱,如果从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算起,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三国鼎立形成为止,长达35年.在此期间,波及中原大部分地区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多年,局部的战争也年年都有.东汉末年的战乱,加上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不断发生内战,使得战乱地区人民生活不安宁,于是向外地奔逃,去寻找安逸的乐土,因而形成了人口迁徙.  相似文献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政治感生神话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中记录的政治感生神话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渊源,归纳并将其划分为梦日、神光、文其名等六大类,对这一时期政治感生神话出现的原因从权力建构、民族融合和汉文化的吸收利用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充分体现了帝王感生神话成为当时各少数民族统治者自我神话所奉行的蓝本的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23.
《大公报》与南京政府初期之裁兵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随着北伐成功以及中国形式上统一,裁兵运动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大公报>认为裁兵不仅反映了民众呼声,亦是救民众于灾难之中的一项重要行动,遂担当起舆论鼓吹的角色,为裁兵运动大声疾呼,力图促进各界人士共同推动裁兵事业取得应有之绩效或实质性进展.该报详细报道了裁兵运动发展的全程并连篇累牍地发表评论,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此次裁兵的缘起及其失败的后果.  相似文献   
24.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的研究代表了传统移民史研究的取向,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移民的原因、经过、路线、规模、影响等问题的探讨。进入21世纪,受后现代史学理论以及社会史研究方法的启发,有学者开始摆脱传统移民史研究的取向,尝试从一些新颖的角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对大槐树移民问题进行研究:从关注“人口迁移”这个动态的客观过程到关注“移民”这一主体生命本身及其背后的思想、文化过程。通过研究者及其作品背后暗含的问题意识,可以对百年来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类。从学术思想史的脉络看,洪洞大槐树移民不仅仅是一个移民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5.
东汉时期着力实施的“名教”政策,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东汉末年却遭遇严重危机,其时虚伪和诡激之风盛行,社会秩序大乱,儒家思想也因此受到质疑,与之相应,诸子百家随之兴起,其中法家最为显眼。法家以其清明的政治理性凸显了儒家思想遭遇的历史难题,为当时的“名教”危机指明了出路;同时,儒家群体内部也对当时的“名教”危机进行了反思,主张回到原始的“礼教”精神,这一切为汉魏之际的思想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村社的组成与活动在清代、民国的晋中是一种重要的村落民俗。村民由共同信仰和地缘关系建构起村社。村社兼具民间信仰组织和村落自治组织的双重属性,普遍存在于各个村落,虽然规模大小不等,但它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职能。各村之社把世俗权力与神圣权威结合起来,卓有成效地对村落实施了整合、教化和控制,使村落群体保持了凝聚与秩序,社区生活因而得以和谐运行、稳定延续。  相似文献   
27.
在明代作为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镇,入清后丧失其昔日的军事地位,清廷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其裁革,以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大同镇原先的镇戍体系被清朝新设的绿营体系所代替,旧军被改编为清朝的绿营兵,多余的兵丁则加以裁汰。大同镇的军堡被废弃或转化为民堡,镇内卫所也被归并为府县,由地方官治理。随着大同镇的裁革,中原与蒙古草原之间相对隔离的状态也逐渐被打破,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28.
29.
两汉时期是中国传统皇权政治奠基和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大宗不可绝"成为皇权继承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着"大宗不可绝"和"为人后者为之子"两条原则,两汉时期在经学领域和现实政治领域发生了一系列争论和斗争,并最终影响了汉代的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形成。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深入理解传统社会的皇权政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0.
民国初期,阎锡山以其颇具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职业教育观为指导,制定了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文本构想,并在其治理的山西全省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兴办职业教育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效,由于历史的局限阎锡山时期山西职业教育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都为今天山西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