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62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延安时代"是指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以"延安13年"为主体的一个完整的革命的辉煌时代。延安时代先后夺取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延安时代不仅明确提出了将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历史任务,而且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模式;延安时代确立了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道路和基本政策,初步回答了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22.
<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两个主体力量的探索。一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群体,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指导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层面探索。一是李达、郭沫若、瞿秋白、艾思奇、吕振羽、翦伯赞、鲁迅、周扬、胡风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建构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体系的学术层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3.
贫富差距扩大引发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显化,违法犯罪活动增加,出现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从制度性因素看,社会转型期分配制度的弊端和缺失、非法非正常收入增加,是导致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缓解贫富差距的根本途径是规范市场规则,强化监督机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24.
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关注文化价值的"新发展理论,并称之为"新发展观".新发展观阐明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价值为尺度的新发展观,这是发展观念的重大更新、重大进步,拓开了发展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5.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初中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劳模运动对陕甘宁边区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尤其是生产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边区发展生产和各项建设工作的一种新的、比较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它改变了群众的劳动观念,使“劳动光荣”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它是改进工作、培养干部和联系群众的运动,是边区生产和各项工作发展的推动力。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浅析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小 《管理与财富》2008,(12):144-144,F0003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理解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交往的内涵、交往与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发展关系等问题入手,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交往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诸多学者追随汉布林,对标准谬误论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批评。这些批评无疑大大促进了谬误研究。但是,不仅这些批评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而且也存在从新的视界重新解读标准谬误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8.
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家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存在者并由此提供出了人的存在的超越性维度,指出了人生的意义是追求人与超验世界的合一。凡人把人定义为肉体的存在者或局限于肉体欲望的存在者,凡人沉湎于感官知见、感官欲望,因而就有启蒙、教化对于凡人的拯救。现代西方哲学从不同的方面解构了理性主义哲学家的理性形而上学,阐明了被人们遗忘了的生活世界,从而揭示了人的存在的在世结构,但与此同时,人也成了在世的匆匆过客!  相似文献   
29.
自怀特莱以来,谬误研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进路,即“标准谬误论”,但汉布林对其予以全方位的批评。对于汉布林的批评,后来学者评价不一,但公允评价汉布林批评的关键在于其批评之目的的准确把握。不管怎样,汉布林的批评对当代谬误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30.
和谐文化是人们在对现代性的文化危机及其表现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文化构想。当前,和谐文化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构建和谐文化,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文化整合与文化自觉创新促进文化统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