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东汉末年,中土动乱,辽东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民集聚地。流寓辽东之人口,不仅有数量颇多之下层移民,而且有一批“越海避难”的山东儒学名士,如邴原、管宁等,皆为汉魏之际的精英人物。他们在辽东,与割据统治者公孙度父子保持距离,不屈从,坚守士人的严正立场,主要致力于儒学教育,推动当地社会风俗的变革,从而在乱局中承担起自身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22.
宋文帝刘义隆效仿高门士族社会家教风尚,重视对皇族子弟的文化教育.士族家教的核心在于崇尚儒家礼法,在这方面,刘宋皇族子弟则缺乏积累,伦理意识淡薄,以致不断引发宗族骨肉相残的悲剧.宋文帝训诫子弟,尤重军政实务与倡导节俭,具有务实的特征.不过,宋文帝家教之内容与成效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宋文帝性格猜忌,时执掌军政的皇族子弟多所限制,以致他们普遍颓废以求自保,骄奢淫逸之风蔓延.总体而言,宋文帝虽有以家教训导子弟之举动,但终究流于形式,成效不著.  相似文献   
23.
东晋以来,佛教传播日益广泛,与上层统治集团的关系也不断密切。东晋中后期及刘宋时期的统治者,包括帝王及其王侯、后妃、公主等多笃信佛法,捐施资产,创建佛寺,甚至在内宫中开展佛事活动,造成一些僧尼与宫廷发生日益紧密的关联。而宫廷作为政治权力中心,僧尼频繁出入,必然使他们有机会参预朝政。  相似文献   
24.
彭城武原到氏出自寒微,晋末宋初,到彦之追随刘裕之北府兵集团而起家,以护卫宋文帝继统而固位,奠定了其家族的政治地位。宋末以后,其子弟之作风有所变化,生硬地模仿士族社会的文化风尚。及至萧梁,到氏人物为人作派名士化,对士族社会擅长之清言、书法、围棋等皆有涉及,尤以文学才能显名,也通经史,深得梁武帝等奖掖。其家族人物任官也以清选为主。南朝时期,寒门勋贵在获得政治地位后,在文化上不断取法高门世族的文化风尚,以提升其门望,彭城到氏可谓一例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5.
兰陵萧氏早期之世系及其门第之兴起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齐书》、《梁书》所载兰陵萧氏早期谱系不尽可信,主要是齐、梁间为提升其家族门第而伪造。兰陵萧氏在东晋南迁后,属于“北人次等士族”,表现出尚武的特征,被高门士族鄙视为寒门。刘宋兴起,由于其家族与刘氏皇族联姻,地位不断上升,齐、梁建国,其家族精英迅速士大夫化,其门第有所改变,隋唐时期,萧氏成为江左侨姓士族的代表。  相似文献   
26.
诸葛恪是孙吴侨寓人士少壮派的主要代表,以才思敏捷得孙权赏识。太元、建兴之际,恪受命为少主孙亮之首辅,主持孙吴军政。为提高声望、巩固权位,恪对内进行政治改革,对外一再兴师北伐,激化了孙吴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恪志大才疏,不长于实际军政,又刚愎自用,以致丧师亡身,孙吴政局也由此步入衰途。  相似文献   
27.
论北魏迁洛鲜卑上层之腐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书>卷四五<儒林·乐逊传>载北周儒者乐逊曾上书陈事,其中有言: 顷者魏都洛阳,一时殷盛,贵势之家,各营第宅,车服器玩,皆尚奢靡.世逐浮竞,人习浇薄,终使祸乱交兴,天下丧败.  相似文献   
28.
北朝时期玄学文化风尚并未完全灭绝.河西地区自前凉以来"号称多士"、"颇有华风",保存了玄学之因子;北魏灭凉,其学术文化传入平城,并影响到此后北魏之学风.北魏中后期,随着鲜卑统治者的汉化,大力传输南朝文化,北朝士风与学风显现出南朝化的倾向,以致北魏末与东魏-北齐之际关东地区出现玄化的高潮.北朝玄化风尚之传播,总是伴随着南朝人士的北徙,他们是南风北渐的主要裁体.  相似文献   
29.
刘宋统治者出自寒门,“本无术学”,终其一代,其皇族子弟在文化上普遍表现出粗鄙化的特征。不过,一般说来,寒门人物获得统治地位后,随着与高门士族日益紧密的联系,必然或多或少地在文化上趋于“士族化”。就刘宋皇族而言,其最显达的一支为宋文帝一房,对士族文化的模仿、汲取的程度也最高。宋文帝及其子孙在经史学术、玄学谈论及文学、书法、音乐、围棋等方面皆有所涉猎,某些方面还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由于他们具有统治地位,其喜好往往造成某种风气,引起社会文化风尚的变化。  相似文献   
30.
孙吴统治者之尚巫及其对待道教、佛教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吴统治者出自寒门,在文化上轻视儒学而迷信方术,孙权、孙皓等统治者不仅与葛玄、介象等神仙方术之士交往密切,征用不少道术人物为宦,而且公然造神,孙吴宫廷中充满了巫筮气息,进而刺激了江南道教的发展。孙权、孙皓以巫术鬼神看待佛教,又以僧人入宫为官,支持创立佛寺,资助佛经翻译,从而为佛教在江南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机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