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生态危机背景下的生态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趋加深,生态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倡导生态道德,已成为很多国家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环保事业的实践证明,解决生态问题不仅要靠科技的、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手段,还要靠道德的手段.本文拟从生态危机的道德根源出发,阐述生态道德建设的内涵与意义,探讨生态道德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校园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其特殊性往往更多地被从弱势甚至负面的角度来看待。通过对浙江省11所高校逾千名贫困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新时期高校贫困大学生总体上在自我评估、生活态度、学习积极性、诚信处世、感恩心态等多个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黄岩  谢嘉梁 《创新》2010,4(1):123-125,128
目前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在"五重五轻"的严重不足,无疑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从"拓宽基础"、"因材施教"、"弹性评价"、"实践育人"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行动效用主义是传统的效用主义形式,而规则效用主义则是新效用主义的主要代表.在两种理论之间集中了很多关注和争论.作为复兴了效用主义的新理论形态,规则效用主义一方面给效用计算问题带来了新的困境,但另一方面却对处理效用主义与道义论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即引发了效用主义对道义论的调和关系.然而,这种新的理论动向并未获得行动效用主义一方的认可和支持,因为后者明确反对像"道义论"那样以规则作为道德评判的直接标准.  相似文献   
15.
被要求接收者转发的手机短信是一种玩笑.手机短信是青年亚文化的表意符号,是对元叙事的反叛,受到青年人的普遍欢迎,但因为这种反叛在无意识中进行,因此游戏心态占据主导地位,而短信的复制性及其工业化流程又导致了个性的消解和趣味的肤浅化.高校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以避免玩笑短信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北宋初期影响巨大的西昆体,其盛衰与当时科举制的变迁关系密切。宋代的科举制度趋于完善。宋初,科举考试中对诗赋的重视成为西昆体产生的重要基础,对诗赋艺术形式的重视推动了西昆体创作的发展,对学术修养的重视塑造了西昆体典赡的风格。至北宋中叶,伴随政治改革进行的科举制改革,使得诗赋逐渐被策论取代,西昆体遭致严重打击,遂走向衰歇。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联绵词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领域。一个是注重概念、性质的整体研究,一个是进行具体的个案辨析。前者,从理论到理论,容易流于形而上的虚无;后者,不仅零打碎敲、挂一漏万,而且常常是从词源学的角度以古论今。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常常又是互相剥离,造成研究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对于现代联绵词族群特征,仍然没有获得一个具体而清晰的整体印象。现选取反映现代汉语词汇概貌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其所收录的联绵词为对象,从用字特征、语音构成、词义特点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联绵词作一全面而系统的考察。采用计量分析法,从用字特征、语音构成、词义特点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收录的595个联绵词,廓清现代联绵词从形式到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鲜明地显现出现代联绵词族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霍然 《西域研究》2008,200(1):122-130
北朝以来关中陇上一带的豪强劲旅那带有边塞烽火和大漠风沙气息的刚强、剽悍之中不无粗豪、朴野味道的文化心理素质,到中唐已转化成顶天立地的精神气质;北朝至唐一脉相传的关陇健儿的强悍和勇敢,他们的直率与纯真,至此,已化为一种磅礴于天地之间的雄豪之气.  相似文献   
19.
霍然 《天府新论》2004,(4):121-125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从"以形写神"到"离形得似"的转变,不仅仅是关于形神关系的观念转变,在更深层、更本质的意义上,它也是封建社会后期,时代审美兴趣的重心从外在事物向内在心灵的迁移.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的论著中,有两个最著名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活动,即劳动或实践,这是马克思从价值层面对人的本质所作的考察,是人的最高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的具体的现实的展开形式,它是人的历史或现实本质.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劳动是内涵,社会关系是外延.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