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张永忠 《船山学刊》2007,63(1):19-22
同为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黄宗羲通过批判君主专制下的多种弊端,倾向于对“三代”之治的向往;王夫之则既批判前者,也不迷恋后者。但三人有些思想仍能启发今人。  相似文献   
42.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有以下几条基本规律:首先,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精神的有机互动;再次,领袖和人民群众良性互动;最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全球普适性与中国国情特征性的和谐匹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无一不是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规律,才引导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43.
北宋初期的经学,以因循前代经学为主要特色,同时也孕育着新变的思潮。北宋初期的经学大师邢昺,是唐代经学向宋代理学转换的开启式人物,其思想呈现出因循与新变的二重色调。邢昺之后,义理之学进一步发展,其代表人物"宋初三先生"即胡瑗、孙复、石介三位经学家,成为宋代理学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44.
霍然 《西域研究》2005,(1):76-84
南风僭居唐人审美崇尚的中心 ,只是唐代美学思潮这一思想长河运行过程中极其短暂的那么一小段 ,很快 ,北风就又取代南风 ,重新成为时代美学大潮的中坚。  相似文献   
45.
本文通过对城市休闲时间的增长和休闲空间的扩展的描述,揭示了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休闲从“边缘角色”到“时代主角”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并着重分析了休闲伦理作为一种新型价值观的确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6.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成员分化明显,在住宅商品化、市场化的推动下。社会成员有了自主选择居住地的可能,因此人们因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不同而形成的社会分化,在居住区的选择上出现了明显分异,同一阶层的人们因需求相近而聚居于相同社区,在城市出现了社区阶层化趋势。社区阶层化是社会分层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可能带来阶层间的矛盾,所以社区服务必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47.
南宋杭州“说话”伎艺较北宋得到长足发展的主要标志,就是文体意识的进一步成熟,出现了“说话”家数的分类。“说话”四家为:第一家“小说”,包括烟粉、灵怪、传奇;第二家“说公案”,内容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第三家“说铁骑儿”,内容多写士马金鼓之事;第四家说经,内容是演说佛事。“说话”与往常列入家数的“说参请”和“讲史”,都是当时瓦舍中处于同一层面上的说讲伎艺,不存在类属关系。  相似文献   
48.
论殷商巫风与祭祀乐舞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然 《殷都学刊》2004,(4):10-16
神” ,既说明其具有殷商祭祀乐舞的典型特点 ,也从侧面道出殷商祭祀乐舞出神入化、感天动地、销魂夺魄的艺术魅力。可见殷纣王当年命师涓创作之新淫声 ,流风遗韵感染后代之深。但此新声当是全面吸收殷商传统巫风和师涓等乐师创作乐曲遗韵相结合的产物 ,而非新淫声之机械的翻版。这也可以从周人的态度得到佐证。值得注意的是 ,周族反对殷商的母权制遗风 ,却并不反对殷商的祭祀乐舞 ,周武王列举殷纣王六大罪状 ,第二条就是“昏弃厥肆祀弗答”(《尚书·周书·牧誓》)意思是说 ,殷人祭祀得还不够 ,“恒舞于宫 ,酣歌于室”的“巫风” ,还应继续流…  相似文献   
49.
权利是一个重要的观念。功利主义的“工具权利观”把权利视为实现效用的手段,而自由至上主义坚持独立于后果的“约束权利观”。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试图建立一种具有较大包容性的目的权利观,它结合了权利内在价值的考虑与结果推理的运用。  相似文献   
50.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彻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岩 《兰州学刊》2008,(10):38-4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体现了理论的科学性与人民性、理想的现实性与广泛性、精神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道德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充分彰显了自身的理论魅力和逻辑魅力。理论体系的“彻底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