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青春版《牡丹亭》在原著的基础上成功地发掘和创新“花意象”群,在人物塑造上以“花”装点人物外形,更以“花”描摹人物内心;在剧情建构上,该剧将“花”渗透到情节主线,使重要关目之间形成勾连和呼应;在舞台上该剧以“花”表现语言的诗性美,并营造空灵、绚烂的舞台情境。总之,青春版《牡丹亭》通过“花意象”建构了一个丽花幽情的青春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对郁达夫的生活与刨怍有重大影响。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促使他在生活中乐于亲近自然,在创作中大量描写自然;魏晋名士风流感染郁达夫既批判现实,又避世归隐。甚至饮酒狎妓;隐逸思想则既促使他逃避世俗,又鼓励他坚守自己的个性,决不与世俗妥协。  相似文献   
13.
知青影视的青春气息、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以及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当时时代的产物,也是当下时代最稀缺的精神资源.借助知青影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让它们去激活、煮沸这个被犬儒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浸透的时代里一代年轻人的梦想和热血非常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4.
论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突破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悄然兴起,但习惯了传统钢琴个别课教学的教师仍对其存有顾虑和偏见。本文将从数码钢琴集体课产生的条件、形式和特点加以分析和论述,在对它有了全新认识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谈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对于传统个别课教学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地方戏众多是中国戏曲所独有的剧坛景观.中国戏曲"地方化"的发展模式与封建统治者对戏曲的拒斥、"即村坊小曲而为之"的编演模式、生成于汉语方言的特殊"语境"等因素有关.地域性、乡土性和民间性是地方戏的根本特征,也是戏曲的民族特征的呈现,是戏曲的魅力之源.但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我国社会步入"社会发展城镇化"、"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新时期以来,戏曲的地域性、乡土性和民间性特征遭到挑战,有逐渐淡化乃至逐渐灭失的倾向和危险,地方戏"趋同"的现象日益显现.一体而万殊的戏曲景观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剧坛的独特贡献,地域性、乡土性和民间性与当代语境并不存在冲突,地方戏发展的指向不应是"趋同",而应是保持、强化其地域性、乡土性和民间性特质.  相似文献   
16.
有学者认为,东方戏剧只是为阿尔托提供了想象性资源,"东方主义"的狭隘偏见是其理论的起点。这一判断并不符合实际。阿尔托对东方戏剧的了解相当有限,确有误读,但带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倾向的"东方学"与阿尔托的理论建构并无关联,阿尔托对东方是仰慕的,他捕捉到了东方戏剧的某些重要特点及其与西方戏剧的重要区别,其中有些领悟比较深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自十九世纪末纳入了生产、传播和消费的社会机制之后,就不得不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脉动而发展。社会现代化是在否弃传统的基础上建构民主自由的现代民族国家,这种历史语境中所产生的思想解放和历史使命的双重压力,使文学表现出彻底摒弃传统的批判意识与追求自由民主的新思想和科学先进的新知识的现代性追求。这种现代性追求是现代中国文学秩序的核心,但不是全部。二十世纪前期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分别颁布了各自的出版法规,这种出版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的现代性追求有所阻碍甚至扼杀,但其维系现代性秩序的否定性价值却值得肯定,更无法否认其历史性的存在。现代中国文学秩序的建构并非单极发展,而是在这些力量的平衡中维系着一种稳定的现代性秩序,这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常态。  相似文献   
18.
国内的日本电影研究起步较晚,而日本的无声片迄今更鲜有文章论及。日本的无声片中有武士片、爱情片、伦理片、儿童片和青春片等,类型丰富,风格多样,几乎奠定了日本电影的雏形。它们开始摆脱草创时期歌舞伎舞台剧风格的影响,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大胆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形成了新的美学形态,一批年轻的导演在此时脱颖而出,成为日本电影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商业化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影片的制作和运作两个方面,即影片的题材选择、情节架构、价值判断以及发行、放映的商业化。而主旋律和艺术电影在90年代出现这种发展倾向则是由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大背景、电影学界关于电影本质的论争的小环境,以及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自身原因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审美体验是现代美学范畴,是人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审辩中所达到的精神超越和生命感悟。一种极为强烈的人格、心灵的高峰体验。艺术的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又是艺术欣赏、批评和传达的枢纽.同时也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一种超越的融入状态。而无限意味则源自于这种融八状态.以至于在审美主体体内生成一种“回味无穷”的情感。本文将着重以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例谈一谈审美体验时主体形成的这种无限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