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赵树理是解放区作家 ,但是他不是通常说的通俗作家 ,他的书也不是民间文学。他的作品中具备了五四精神 ,是五四精神结出的硕果。仅从最具五四时代特点的“现代人性改造问题”论题入手 ,分析了五四以来各时代问题小说各自不同的表现重点 ,认为赵树理也是致力于人性健全建设的 ,他表现的是农民的人性变化史 ;表现的是个性主义精神在农民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赵树理写农民意识觉醒比较着重于通过外因激起人物内心的变化 ,从而塑造一大批有血有肉的农村人物。  相似文献   
62.
刘克庄对众多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的诗歌风格主张兼容并取 ;对那些性质相反、优劣互见且相互损害的各对诗风范畴 ,主张弃劣存优 ;即使风格优良 ,他也主张不能强调过度 ,要有限制。其中有的主张是对当代诗歌风格学的回应 ,更多的是对当代诗歌风格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63.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1693——1765),不但是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当年,他是以“诗书画三绝”而声蛰艺苑的。可是,二百多年来,人们大多偏重他的书画,对他的诗文作品却很少注意和研究。非但研究的专论很少,就是解放以后出版的几部文学史论及他的篇幅也很少,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提到他。在粉碎“四人帮”、古代文学研究出现新生面的今天,对他的诗文作品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正确评价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促进当代文学创作的繁荣,恐怕是不无裨益的。本文试对郑板桥诗词的艺术  相似文献   
64.
《孔雀东南飞》(以下简称《孔》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作品,也是古典文学研究者所经常讨论的篇章之一。前不久,张晋发、孙景梅二同志在《学习与探索》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以《孔雀东南飞“序”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为题,对《孔》诗序提出了异议。《质疑》的作者说:“此序,古今学者每多误信,我们则认为有问题。盖年代定为‘汉末建安中’,靠不住;地点说成‘庐江府’,有差错;主角称作‘刘氏’,‘焦仲卿’,无根据”。认为这篇序是“基于道听途说,以致造成以讹传讹的后果。”总之,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篇序。作者声称,为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他们“一反常见,始求甚解。”《质  相似文献   
65.
中日文化交流渊源流长。本文从日本五个历史时期(古代,镰仓、室町时代,江户幕府时代,明治维新以后)论述了汉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文章指出在长期的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本民族从学会使用汉字,到大量吸收儒家与佛学的思想,不断地从汉文化中汲取营养。即使在明治维新以后,提倡向西方学习,也随处可见受汉文化影响的印迹。日本在学习和借鉴汉文化中,创造和发展了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6.
从古代诗论来看 ,“诗言志”与“诗缘情”是古人对诗歌性质和功能的两大基本体认 ,很少论及诗歌叙事的问题 ;从传统的叙事理论来看 ,先秦两汉民歌的内容及表述方式基本上构不成“叙事” ,更谈不到“叙事诗”的问题 ;从纯理论的层面看 ,抒情诗之根在于“极端的共时呈现性” ,叙事诗之根则在于“极端的历时延续性”。整体言之 ,先秦两汉民歌的共时呈现特征十分明显。虽有极少数作品体现为亦此亦彼的中间状态 ,不妨称之为叙事诗 ,但其数量有限 ,不足以构成与抒情 (言志 )之作相对立的种类。而且 ,它们同时又具备抒情 (言志 )之作的特征。因此 ,可以将它们视为一种特殊的抒情 (言志 )诗 ,不必强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67.
徐明 《天府新论》1997,(3):62-65,72
“t”体成林,机乘《七发》肇其端绪;而其命意卓尔,则迥异乎清作。这是我们将枚乘《七发》与“七”体诸作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模拟之风引人注目。一篇作品同世并产生影响后,拙作常会出现。青时这种模拟创作还会延续较长时期。辞赋创作也有这种情况。班回撰成《两都赋》,张衡即写自《二京赋》,西晋王思便创作《三都赋》;东方朔写了《答客难》,扬雄便撰就《解嘲》、班固继写有《答宾戏》等等。而仿作数量之众多,延续年代之久远,当推“仁”体之作为最。而没机乘首创《七发》,以手法新颖,壮貌国阻著称。西汉一代…  相似文献   
68.
汉代游仙诗的产生过程和楚辞有密切的关系。楚辞中的《远游》篇已蕴含了游仙诗的基本因素。至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在承袭中将宣扬道家思想的主题改变为永生不死的愿望。以后的汉乐府游仙诗则体现了道家与方士思想的融合,从而形成及演变出汉游仙诗表现仙人自由安乐的生活,表达长生不死愿望及企望超脱尘世的思想形态。  相似文献   
69.
对杜诗“承露金茎”的解释,古今注家均误。“承露金茎”是指武则天修建的“天枢”铜柱。这个“天枢”铜柱与汉武帝修建的“承露盘金茎”构造和规模基本相同,时人如李峤等已经将其称为“承露盘金茎”,杜甫是沿而称之。  相似文献   
70.
字母词与词典二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字母词是指汉语中以外文字母为书写形式或以外文字母与汉字组合为书写形式的外来词语 ,如CT、BP机等。改革开放以来 ,字母词大量出现和使用 ,给汉语词典编纂提出了新的难题 ,(一 )是字母词能否收录 ,即 :是客观、描写地收录一些字母词 ,还是把字母词全部拒之门外 ?(二 )是字母词如何收录 ,即 :如何处理字母词在汉语词典中的编序、注音、释义等细节问题 ?本文在具体考察汉语词典的基础上 ,比较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上述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