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2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历史文脉延续与社会、文化可持续的重要空间载体。分析山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结构与分布并做原因解释,以期为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评定和历史文脉的延续提供引导。结果表明:(1)山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总体空间格局为南多北少,集中分布于晋中、晋南地势平坦的盆地,汾河、沁水两岸和南太行西麓;(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多时间久远,名村以明清时期为主;(3)历次评选晋中、晋南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量大体持平,第六次评选晋南数量优势明显;(4)山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地处黄河文明发祥地与中原文化区的深厚历史根基密不可分,同时与自然地理、评选标准、政策导向等原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线性文化遗产,指的是线状或带状分布存在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群。大运河作为我国具有突出代表意义的线性文化遗产,具有线性文化遗产的共性特征。大运河除了其本身的历史价值外,其文化、经济价值更加不容小觑。如何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其进行合理而安全的保护,实现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宋军令 《天府新论》2006,(3):113-116
明末历局的开设及其组织编译《崇祯历书》和引进西方天文仪器,使中国的天文学走上了与世界天文学共同发展的道路。西方传教士也借进入历局参与修历的机会,得以深入宫廷传教,并使明末天主教在华传播事业在“南京教案”之后重新振兴。  相似文献   
34.
对于宗女婚姻 ,包括择夫、“六礼”、奁具及行舅姑之礼各个方面 ,宋代朝廷按照亲疏等级制定了一整套制度。在婚姻论财风气影响下 ,宋代宗女择婿兼顾门第与财产。宋代宗女婚姻不仅保持着宗室婚姻固有的政治性强的特点 ,而且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某些特殊时期 ,宗女婚姻甚至出现失控现象  相似文献   
35.
释"毛"、"舞"     
先秦典籍中,“毛”字含义有三:毛发与兽毛之类;草类;五谷。金文和《说文》中的“毛”,字形像谷子。“毛”字的基本含义就是“五谷”。甲骨文中无“毛”字而有“舞”字,“舞”字中一人所执之物非一般所释的“牛尾”,而是倒执的“毛”,即五谷。“舞”是古人在谷物成熟后执禾而舞。  相似文献   
36.
法国社会学大师皮埃尔@布迪厄在其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的"文化资本"一词很有启发意义,借用"文化资本"概念来分析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本在近代的陨落,有益于对中国近代社会演变的理解,洋务派的新型人才观及其取才实践对传统文化资本形成了第一次强烈冲击,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本陨落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37.
春秋时期的“县”有县鄙之县与县邑之县两种基本涵义。春秋早期的秦县为县鄙之县 ,其与西周时期推行封建之制而形成的“国”、“野”之间的地域差别有关。《周礼》所载县制资料有一些西周、春秋时期历史的真实内容。同《周礼》所载县制情形最为接近的为春秋时期齐国的国野分治之制。春秋时期的晋国之县多作为封赏卿大夫的采邑 ,带有颇为浓厚的封建制因素的残余 ,其组织管理形式直接反映了春秋时期晋国政治在新旧政治制度相互对立的总体框架下 ,按照辩证的法则向前发展的客观史实 ,以上内容构成了春秋时期晋国国家结构形式的部分内容和若干时代性特点。春秋时期的楚国较早以大邑为县 ,楚国之县基本上是建立在新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制度的基础之上 ,楚王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对其直接进行管理。战国以后 ,楚县逐渐开始由边地军事重镇向地方行政区划转化。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县开始了由县邑之县向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郡县之县的转变。  相似文献   
38.
少皞部族原是东夷地区的重要部族 ,与中原地区的轩辕氏、颛顼氏都发生过激烈的战争并遭到失败。失败后 ,少氏的主要力量迁到今山西汾水地区 ,仍有少部分留在东夷、淮夷地区  相似文献   
39.
戴炜 《兰州学刊》2008,(Z1):134-137
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的世界历史的"轴心期"的概念里,犹太人所创立的以犹太教为主旨内容的希伯来文明和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一样成为东西方文化传统的源头;探讨轴心期产生的犹太教对后世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可以看出三者同属犹太系宗教的范畴;根据汤因比提出的三种文明解体的模式分析当今世界的格局,可以发现美国似乎正在成为罗马帝国的翻版,而道德至上的中华文明的复兴则给世界的美好未来带来了一丝希望之光。同时,由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属犹太系宗教,有着很多根本的相同点,所以在人类要共同面对生存危机的条件下也许可以实现和解而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40.
商族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中国远古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探讨先商文化的渊源及其殷先公的迁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先商文化,近年来考古学界争论很大,大致有四种意见(一)认为先商文化是指商汤灭夏以前的考古学文化,提出三种类型(漳河型、辉卫型、南关外型)。(二)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是先商文化。(三)豫北、冀南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为先商文化。(四)用下七垣文化来命名漳河型、辉卫型遗存,避免直呼先商文化。以上诸说,我们同意先商文化是指汤灭夏以前的漳河型、辉卫型,全称下七垣文化,不同意将南关外型、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或者冀南、豫北的二里头文化视为先商文化。如何认识先商文化的渊源,首先应从漳河型、辉卫型的陶器着手进行分析,然后区别来源、基础与影响三者之间的不同关系。不同意将文化“来源”说成是多元的或说成是影响。漳河型是先商文化的原生形态,是因商族从晋中南迁徙而来,到豫北、冀南后,在豫北、冀南后岗二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商文化。辉卫型是先商文化的次生形态。先商文化的来源,只能有一个源头,应是从山西晋中南来,封地在商(漳),即漳河流域。商族从晋中南地区迁徙到豫北、冀南后,而在后岗类型龙山文化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吸收周围文化的有利因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独立的先商文化。先商文化的考古发掘分布情况,正与古文献记载殷人先公的活动范围大致相当。商始祖契兴起于晋南,而后封于商(漳),活动于漳河流域,以后不断迁徙于帝丘、砥石、殷等地,正与下七垣文化考古发掘的先商文化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