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3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中国古代戏曲体现出一种召唤结构性特征,呈现出一种空灵美的风格.这种空灵美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召唤结构能对观众产生审美召唤的关键所在.面对现今的召唤危机,中国戏曲必须进行审美观念的转变和结构形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32.
雷体沛 《江汉论坛》2001,(10):81-83
本文对意象的形式特征、心理特征及其内涵作了探讨,认为意象不仅是艺术中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现实与理想世界的桥梁。人们正是通过审美意象,才从现实中超越而出,直达理想的无限世界。  相似文献   
33.
从70年代以来,张抗抗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早期的女性叙事小说中充溢着一股激昂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有一种社会责任感、道义感。后期的女性叙事小说作品中情爱观念开始显现出向直接感性方面、向个体的转向和关注,女主人公开始追求性爱的快乐、独立自由、自我的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女性自身独立价值的思考和追求,但也表现出一种任性和不负责任,表现出某种脱离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34.
福建语言学家蔡锡勇在清末切音字运动中 ,创制了《传音快字》 ,奠定了中国最早汉字速记术的基础。分析《传音快字》的声、韵、调系统 ,并将其与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加以比较 ,从中探究近代汉语语音变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从艺术与生命的现实性关系出发 ,对原始艺术、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及后现代艺术进行了探研 ,并从中总结出生命的现实性境遇与艺术联系的深刻性 :某一阶段的艺术 ,总是那一特定时代的文化生命在艺术中的展示。正因为发展中的生命是不完美的生命 ,这使艺术不可避免地带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相似文献   
36.
“为我”是道家隐逸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终极目的只是为了维护个人的“适性”权利,且以不损人为基本原则,所以它与普通意义上的利己主义有极大区别。“为我”思想的主要内容在“重身”与“贵生”。对于外来的伤害, 道家主要采取远避深藏和外示无用的方法,而其“无用”正是为了追求“适性”之大用。  相似文献   
37.
菲律宾华人多数来自福建闽南地区,具有一种积淀尤深的闽南情结.在菲律宾的华人社会圈里,其实际交际语言与家庭用语大多以闽南话为主.闽南话通过文化交流,对菲律宾当地的现代语言词汇的形成甚至发音都产生了突出的影响.文学是以语言为自己的唯一表达手段的,闽南文化通过闽南语言在菲律宾的广泛使用和交流,不能不对菲华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闽南民间故事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闽南民间故事通过闽南民众的文学想象,鲜明地体现出闽南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其中所透露出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思想精华,如扬善惩恶,行侠助人、勤劳勇敢、尊宗敬祖、拼搏进取、义利和谐等等,不仅成为民众教育后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好材料,也成了民众精神追求的标准和榜样,同时对整个闽南社会的建设、和谐、繁荣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闽南文化精神的有力载体.  相似文献   
39.
多年来学术界对许地山的<空山灵雨>,多侧重于"宗教"视角来解读,不可避免地出现牵强附会的诠释.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爱"的视角,重新解读这本集子中关于"妻子"、"情爱"与"美的牢狱"的话题,深入探讨两性在"情爱"上衍生出种种复杂的况味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40.
余华的前期小说中常常表现出一种与现实世界的紧张关系,小说中充斥着对鲜血、暴力和死亡的大力渲染.其实,这种对"暴力情结"的独特爱好是作者用隐喻的方式对人生苦难和人的生存境况的极切关注与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