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302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719篇
社会学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埤雅》以声符释义贯穿全书,偶有穿凿附会之处。书中广泛运用声训之法,力求阐释事物命名之意,对声训推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进步性。  相似文献   
42.
郁达夫游记的主题旨在围绕感伤诗学进行书写和展开,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原创风格,寄寓着深沉的人性觉醒和解放精神。尽管郁达夫游记感伤诗学的主题聚焦较为单一和纯粹,但是文本构建了多元视野来安置和兼容感伤诗学,时间视野、空间视野、经济视野和文化视野等交叉互渗,呈现出开放性和现代性姿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其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相似文献   
43.
明代中后期迎来了文言小说汇编的兴盛局面,其中专收及兼收志怪小说的总集、类书、丛书就有约八十种。这些志怪集汇编者的主体是士阶层,其编纂动机体现了鲜明的士人主体性特征,如将志怪纳入格物、求道、致用的大框架;博异考证,探究未知领域;立象以寄意,托物以矩俗等。其动机的践行,一定程度上依靠所选择的类书体、主题分类体、编年体、分类与编年混合体等编纂体例。明代志怪小说汇编的文本特质与中叶以后复古思潮的盛行、西学的传入、士风的转变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2010年度,中国生产电视剧的总时长为世界之首,更早一些,2008年度,中国动画片全年总产量为131042分钟,超过日本、欧洲和美国,也为世界之首。学术论文的发表篇数,近年来同样也是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45.
"江南"或"东南"的自然山水、人文特质和社会环境,对龚自珍的生命历程、精神世界以及诗文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龚自珍来说,"江南"是风景美丽的地方,是温馨亲情依系之地,是身心依归的人文精神港湾,是有利于"人才"生存和施展才能的社会文化空间。"东南望"、"东南隐"或"东南归",是贯穿龚自珍一生的心灵向往和情感诉求。一般而言,龚自珍诗文作品中的"江南",是他的精神故乡和文化绿洲,是和谐愉快、"文致太平"的理想人文世界,是充满"诈伪"的"衰世"的镜子,是其追求个体生命"完全"之道和"清明"世界的精神动力,也是其人文理想价值或人类历史"大道"的探索获取、储存安放"以俟来者"之地。作为一个重心尊情、具有强烈历史意识的知识分子,龚自珍通过其诗文作品中的"江南",向我们展示了人性需求和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及其对知识分子个体生存和社会共同体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江南"也成为其表达理想生活、批判现实社会的工具。  相似文献   
46.
生态美学得以存在的合法性在于其研究对象——与生态相关的审美生活,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完整的,这是生态美学的首要问题;它体现为审美主体在生态环境中的具体生活体验,在其基本的构成上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及其时间性三个要素,具体而言,是审美主体的体验奠基于生态环境诸物的质料之上,在时间性上的整体特征是审美主体“始终”指向生态环境;具体而言,这种时间性又有两种基本的可能性,其一是描述生态审美生活的内时间意识的静态构成,其二是从“意义”与“价值”角度,阐述此内时间意识得以形成的动力及其机制,并与艺术美学、设计美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7.
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的双重表征。受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形态影响,中国科幻小说在百余年的文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性之维崇尚科学、普及科学和文学性之维面向现实、寄托怀抱的创作传统。"新生代"作家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延续了中国科幻对科学的推崇,又将科学和技术的展示由创作目的转换为文本架构的基础因素,纠正了中国科幻狭隘的科普化倾向;小说承袭了中国科幻反映现实、寄托怀抱的传统,又对科幻文本的思想蕴涵进行了深度开掘,对中国科幻的创作进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从"原欲"、"情本"这一独特视角,对晚明至清中叶江南文学进行梳理与研究.李贽的"童心说"在哲学观念上完成了从"自由人性"到"自然人性"的转变,它对人性的本能欲望进行鼓吹和思辨,成为明清文学思潮中原欲思想发展的理论起点;袁宏道的"性灵说"推崇"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童心说"在诗文领域的贯彻和实践.从叙事文学来看,凌濛初较多地沉溺于市民欲望的描绘,而冯梦龙却试图找寻更高层次的人性解放,他所表达的"情本"是对"原欲"的超越."情本"思想本身可以划分出三个层次冯梦龙的"三言"处于纠缠于性欲的较低层次;汤显祖的<牡丹亭>对于"情本"的理解超越了性爱甚至于超越了生死,是第二层次;<红楼梦>展示了对于"情"的全方位的升华,以"情"立人,是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49.
谢晋说:“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倾注导演最大的激情,是艺术家人品、修养的结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烧。”回顾谢晋导演的影片旅程,从处女作《水乡的春天》(1955)到最后的影片《女足九号》(2000),在热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基调中,谢导几乎所有林林总总的电影镜像都呈现出突破意识形态压抑的激情,在形态各异的电影人物绚丽的情感世界和坎坷的生活历程之中,营构出或浓烈或淡然的人性诗意图景。  相似文献   
50.
査慎行是清代著名诗人,他的藏书处得树楼,所藏典籍丰富,有《得树楼杂抄》等相关古籍传世,且是一代名家读书收书的见证。得树楼兴衰史亦为査氏家族的浮沉写照,而得树楼藏书的收集和散佚也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