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25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城市的精神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城市风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政治意蕴.这是因为,全球化正在使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生活方式迅速同一化和均质化,在国家层面,对抗这种同一化和均质化是相当困难的,而在城市层面,城市风尚的培养或恢复可以有效地保护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人类学中的巫师和巫术是中国早期巫文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巫师是中国最早的知识分子,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职能。早期的政治领袖通常也是具有巫师本领的人。认识和理解巫术和巫师在中国早期文明中的发展及其作用,对于我们理解上古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进程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反思并确定文化的形而上来源、根据和意义,是文化哲学建构的重要使命.中国在经历了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演变之后,寻找并确立中国文化对人生的绝对价值和基础,就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哲学议题.从这一视角看,具有准宗教意味的儒家文化确信人与天之间具有神圣性、终极性内在关联,人可以通过主体的道德实践来配天同天,从而使人生培育起指向绝对永恒的终极依据,进而也为个体的现实人生提供具有无限性意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四谓词是亚里士多德所建立的第一个逻辑理论。在四谓词理论中,"本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划分四类谓词的两个标准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四类谓词中,属和定义谓述主词的本质,而偶性和特性不谓述主词的本质;本质指的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所有事物的属性;而判断一个谓词是否谓述本质的标准是是否"更在先的"和"更清楚的"。在四谓词中,亚里士多德关注的是类的本质,而非个体的本质。本质在四谓词理论中既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又是一个认识论的范畴。本质的双重性质,决定了亚里士多德四谓词理论的失败,也体现了现代哲学中本质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略地评论了丁四新著的《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一书,认为:作者是以发展及平等探求《老子》文本变化之道的观念来指导其楚竹书《老子》之校注的;在具体的校注中,作者重视语言的系统性和历史性,对于随文释义的方法保持了足够的清醒;作者在人们时常不甚留意之处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这很可能与作者作为一名思想史研究者的身份有关;对于楚竹书本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作者并不轻信陈见和权威专家的训解,而是从文本的思想史脉络出发,广征文献,审慎考据,在不轻易破除古义的同时而又努力得出新见的。总之,本书将郭店简本的校注推向一个新的学术高度,是《老子》整理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6.
中性智慧是中国哲学智慧的主要形式之一.儒道两家有关中性思维方式和中性智慧皆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儒家的中性智慧主要包括"中庸"的实践智慧、"时中"的大局观和"明礼"的实践标准等内容.道家的中性智慧则体现为"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无为而无不为"的行为范式和"与时俱化"的生存智慧等内容.积极发掘和借鉴中国哲学的中性智慧对于克服和纠正对立思维和极端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1月再版陈长江、赵桂来所著<毛泽东最后十年>(初版为1998年)一书.作者陈长江自1951年跟随毛泽东并自1962年担任毛泽东身边的警卫队队长.该书对于了解毛泽东晚年的生平活动有一定的价值.在"再版说明"中,出版者指出,该书作者在初版的基础上对史实进行了"一些核实订正".通读该书后,我就几个史实的界定提出看法,欢迎作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上博楚简《凡物流形》记载了九个闻之曰,借助前人之言或经典之言,通过对道、一、心的阐述,试图对世间万物的存在原理作出解答,并以此指导政治行动。此文可以分作上下两篇,上篇为前三章,重在提问,下篇为后六章,重在回答。《凡物流形》的文本是一个松散的结构,是作者出于某种需要,把相关的内容集合到了一起。思想均非原创,其知识背景、语言特征和《管子》四篇尤其是《内业》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五大宗教当中,我国惟一原生态的宗教--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宗教形态在六朝时期经历了一个关键的转折.为了求得教团的生存发展,北方的寇谦之和南方的陆修静皆有"清整道教"的主张.对于上述改革的现有讨论,一般都会注意到有关"租米钱税"一类的问题,却忽略了"三张伪法"中另一个关键的核心因素:广施符水以治病.这一因素不但贯穿早期道教,也一直以其他种种非官方体制化的形态延续到今天.符水治病作为特别的医疗手段活跃在早期道教内部,并对其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就是希望从这个角度来弥补一下现有研究中的遗憾,简要梳理早期道教活动中治疗技术的形态变化,探索其可能的意义,并希望进而借此讨论有关的思想史写法.  相似文献   
20.
儒家经典中具有"厚德载物"与"诚信无欺"的思想,但对于中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而言,儒家思想却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如何使全球伦理准则信念化或信仰化须探寻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