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7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71.
"文化转向"虽然使译者主体性得以彰显,但同时又将译者视作文化诸要素主宰下的"失语者",译者翻译过程中的切身体验化为虚无.借助体验哲学的认识方式来考察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以此重新审视译者及译者主体性,则有助于恢复译者个体体验的真实在场性,从而克服文化学派视野中单纯的译者社会学研究.因此,坚持由语言的体验观出发,我们才能真正地让译者回归主体之"体",实现译文基于体验上的与原文之对等.  相似文献   
172.
动机减退理论是近年来动机研究的新领域,以Dornyei的动机减退理论为基础,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来探讨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减退的问题,为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3.
李旭  尹宁 《天府新论》2013,(3):114-120
为了了解目前中日教育体系中的防灾教育的理念、实施现状、成效,防灾教育对学生的观念意识及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参照日本方面的调查模式,课题组以电子科技大学学生1110人为对象进行了防灾意识形成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防灾知识,也具备相应的防灾常识,但从意识层面而言,对灾害及有可能由此产生的危机认识不足,因而对预防灾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实践层面而言,与日本学生相比,缺乏动手能力与行动能力方面的训练.这反映出我国防灾教育的理念及方式上存在诸多值得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7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高等学校必须在尊重学习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作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体,注重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培养和锻炼.在高校教育活动中,通过全员参与教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5.
廖敏 《天府新论》2011,(2):156-159
尤金·奥尼尔深受东方宗教与文化的影响,而其中的道家情结更是成就了其剧作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本文从奥尼尔的爱尔兰移民后裔出身入手,分析他与天主教信仰的深刻渊源以及幻灭之后的背弃;通过梳理道家思想在当时西方及美国的传播与接受,指出道家思想与奥尼尔对文化身份的焦虑的深层契合以及在其作品中的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176.
由于我们对《墨子》涉及"十论"的早期文本历史所知甚少,因此在诠释这些文本的时候,难免需要依赖于某些预设。在这些预设之下,墨翟以一位哲学家、墨学创始人或者"十论"这套连贯思想体系的倡导者的形象出现。虽然这些预设可能没有错,但我们可以在方法论上暂时将其搁置,从而以一种新颖的方法来阅读《墨子》。这一方法更加关注"十论"彼此之间的差异、它们在《墨子》书中尚未固定的形式、以及代表"十论"的某些用语(如"非攻"与"节用")在《墨子》文本中鲜少出现的情况。这个新的方法还引申出另一种关于墨家思想的合理描述:在《墨子》一书被不同时期的作者与编者渐次处理的过程中,墨家思想也随之得以建构、成形。  相似文献   
177.
鲁迅思想的发生与清末留日知识界有关“革命道德”话题的讨论密切相关。这场讨论聚焦革命者的“私德”问题,经由《新民丛报》与《民报》、章太炎与《新世纪》的笔战扩大了影响,鲁迅在东京时期所作的诸篇论文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思想语境当中。对“革命道德”话题的关注、思考与回应,促使鲁迅初步形成了以“立人”为核心的进德观。他通过对“人”的内涵更新与“立”的方法变革,构成对儒家“立人”进德观的挑战与现代转化。鲁迅进德观的落脚点在如何塑造现代人格的问题上,也融入了借重文艺发扬精神的思路,形成了审美与道德融合的文学观念。鲁迅关于“革命道德”的思考从清末延伸至“道德革命”的五四时期,又在1930年代新的革命语境下再次被激活,对“革命者/启蒙者”的道德审视与批判构成了鲁迅思想一以贯之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8.
著名非洲作家艾伊瘙簚奎瘙簚阿尔玛的小说《决译者》直面非洲的语言问题,通过一群译者形象将创造非洲共通语这一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演绎为可能的行动。小说展现出整体系统的思考方式、平等对话的人际交往、教育启蒙模式和阿尔玛对共同体的坚定信念等共同体诗学特征,为新时代的共同体话语建构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