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4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徐志摩诗中弥漫着基督精神 ,其实他所认同的并非基督教神奇迷离的传说和枯燥乏味的教义 ,而是耶稣那种伟大的人格和精神 ,并以此作为他社会理想所依托的思想支柱  相似文献   
42.
叶公超是活跃于 20世纪三十年代的重要批评家.他根据 T@ S@艾略特的传统观,论证了格律形式对新诗建设的必要性;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调"特性从节奏、和谐、对偶与均衡等方面提出新诗形式建设的基础.他的新诗批评对于澄清当时新诗观念上的混乱,促进新诗的形式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诗歌传播方式的重建"和"诗歌精神的重建"、"诗体的重建"一起作为新诗二次革命的逻辑起点,理应得到高度重视.立足于中国诗学文化传统,进行中国诗学与传播学的交叉研究,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科特质已经渐趋明显.这既是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重构和专业化拓展的有益尝试,更是中国诗歌研究的传播学新视角.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爱尔兰诗人西默斯·希尼诗歌创作的阐述,认为西默斯·希尼以诗歌创作画出了一个回归"平和"的艺术圆周,很好地实践了他的"写作是与红尘俗世的疏离,但又不是逃避"的诗歌创作主张,并深度阐释了"艺术的终极是平和"的艺术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5.
艾青"诗的散文美"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的散文美"理论是艾青诗论的核心.艾青"诗的散文美"理论是形式上的口语化和内容上的形象化相统一的完美结合体,而这二者又都是为充分表现诗人的主体情思服务的.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汉语诗学范式必须涵融这样三个方面:传统诗学、西方诗学(特别是西方现代诗学)、现代汉语诗学中已经积淀下来的诗学观念。这三者之间的冲撞与协调、张力与合力的焦点,将是现代汉语诗学范式的立足点与生长点。从表面上看,现代汉语诗学中已经积淀的诗学观念,相...  相似文献   
47.
打量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史,食指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文革时期,他的地下写作在凋敝的文坛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的诗歌所体现的精神状态是复杂的:既有对当时时代的控诉,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主流。挣扎与顺从成了食指诗歌精神的标志。他的独立批判精神直接启蒙了白洋淀派诗人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8.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急剧转型 ,当代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代知识分子也对自身的边缘身份进行了确认 ,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因此而逐渐丧失。作为“知识人” ,知识分子当下的使命便是反思自身的历史使命和重建自身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49.
近些年来,随着诗歌渐入低谷,人们关注的目光逐渐转向了现代格律诗。论述了新诗的危机能从形式建设,特别是现代格律诗中找到出路。现代格律诗既与我国古典诗歌传统血脉相连,又与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相契合。而且经过众多诗人和理论家的努力,它已经不断成熟并日趋完善,是新诗再也无法回避的选择。  相似文献   
50.
戴望舒前期诗歌内在精神的指归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 ,在寻找和流浪之间 ,在逃遁和无可逃遁之间关注和探寻 ,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内质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