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梁漱溟、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改造思想的趋同和差异时广东近代以来,对于如何改造中国社会,人们有各种各样的主张。就毛泽东和梁漱溟而言,前者主张用革命、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种主张的思想来源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农民战争,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  相似文献   
22.
毛泽东的国情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郑洪泉毛泽东自早年从事革命活动至成为中国人民革命领袖的整个生涯中.都把调查研究中国国情作为革命实践活动和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一直坚持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艰苦的探索.他在这两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23.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是魏晋玄学发展到竹林时期,在司马氏统治之下的特定产物。“越名教”主要是通过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面目、批判当时的社会制度与社会现实、非毁圣人和经典来实现的;而“任自然”则旨在突显嵇康理论构建、生活方式和社会理想追求的价值取向。嵇康试图从理论上打破司马氏的思想钳制,摆脱其社会控制,实现一个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的社会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易》的思维特征及思想内容的分析 ,并将其与原始思维方式相比较 ,可以发现两者都具有原始而朴素的辩证思维的特征。孔子继承了《易》中原始思维的辩证法内核 ,放弃了形式逻辑抽象和推理的思维手段 ,采用联想思维方式与辩证法相结合 ,使中国古代思想界的辩证法思维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5.
先秦至秦汉是我国历史的重要转型时期 ,汉初儒士承先秦遗风 ,积极投身于汉初军功集团的政治活动之中 ,努力用世、进取有为、直道而行、实现理想、改造汉政、变异儒学、复兴儒学、推动经学思潮成为汉初儒士的群体认同和共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6.
本文力图从宏观的角度通过对川江流域部分古道桥、城镇、祠庙与民居建筑文化的介绍 ,探讨其与历史、人文及地理的密切关系 ,从而展示其非凡的成就  相似文献   
27.
曹魏时期是三省六部制中的尚书省承前启后的转折点.曹魏在东汉建制的基础上设立尚书省,并对其进行重要改革,使其朝着以施政为主的外朝机构方向发展,尚书省的所属机构和职能逐渐独立和固定.同时,一直到魏末,尚书省主要官员参与中枢决策的权力仍存在着.  相似文献   
28.
在分析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时,史学界流行着这样的观点,认为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或者说是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我觉得这种提法值得探讨。 (一) 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尽管有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旧政权,建立起新王朝,例如刘邦和朱元璋分别建立起西汉和明朝;或者在局部地区建立起  相似文献   
29.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 ,一直存在着科学与人文之争。唯科学主义者夸大科学技术的作用 ,认为科技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人文主义者则看到了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困惑 ,更多地强调科技的负面作用。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 ,科学与人文是矛盾的不同方面 ,它们的融合和统一将会给世界带来一个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30.
文章从政治、地理、经济、人文背景等方面探讨了巴蜀文化的特征和人才兴盛的原因.巴蜀地区自汉文翁兴办教育以来,教育和科技一直处于较为领先的有利形势.巴蜀地处西南边陲的盆地之中,当然有封闭保守的弊端,却也因此而较少受中原逐鹿、干戈扰攘的冲击,社会较为稳定,经济也颇繁荣,是人才生长较良好的条件.此外,四川人口流动性强,迁徙特征明显,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并带来了外地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