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27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5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232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民间信仰形态多样,其中不乏一些充满原始遗风、危害他人生命的信仰仪式,"杀人祭鬼"便是极端状态的祭祀行为之典型。"人祭"渊源久远,在中古时期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一定程度上与佛教有所关联。宋代是民间信仰相当活跃的时期,文献中有颇多关于"杀人祭鬼"的记载,对此加以考察有助于更进一步认识古人的精神世界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72.
孙景烈是关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学者之一,其一生不尚浮华,不务虚名,以书院为阵地,以讲学著书为手段,以移风易俗,改良社会风气为目的,致力于陕西人才的培养和关学的发扬光大。讲学之余,孙景烈又整理出版家乡先贤康海的著作,纂修郃阳、鄠县、武功等县地方志书,在宣传陕西学人、宏扬家乡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3.
《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刊发了金程宇《全宋诗补榷正》(以下简称《榷正》)一文,对拙作《全宋诗补》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这对我们如何正确利用这些资料,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有很大的助益,对金君的辛勤劳动,我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74.
对中古南方风土的研究是观察“中华”形成过程、族群关系演变的绝佳窗口.史料中南方风土问题实际上是当时南北方发展水平不一、话语权不平衡的体现.南方的自然环境和民俗均是北人诟病的对象,北人以此为要素模塑了南方风土形象.所谓南方瘴气、蓄蛊、卑湿等问题是对事实的夸大与想象,但在史料话语权作用下却逐渐成了非主流文化圈的标志,成为横亘在南北方之间的心理边疆.上千年来南土形象变迁与地方开发进程息息相关.随着地域开发,南土形象会得到修正,而新的边缘地带则会被冠以污名.中古南方风土问题具备特定的研究对象,并能构成一个逻辑化的知识系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主流文化圈扩大的影响、南北方话语权的逐渐转移、移民的影响力、交通线与文化形象变迁的关系、南方底层族群心理问题、医学观念的转变均是尚待开发的领域,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将展现中国主流文化圈两千年以来不断拓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5.
唐都长安的大明宫延英殿是一处重要的建筑物,其功能除了作为“延英召对”的场所外,还有群臣向皇帝问起居、延英奉觞、延英奉慰、延英中谢、召见官员、面授官职、召见外来使者、举办宴乐等许多功能.在唐后期延英殿在大明宫中的重要性,不仅超过了其他殿阁,也超过含元、宣政、紫宸等三大殿,在唐代的政治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6.
洪迈在《容斋随笔》一书中多有对历代史书的评论,通过这些评论我们可以看出洪迈的历史编纂思想。他强调在撰写史书时要坚持"据事直书"的实录精神,并且在广泛占有史料的基础之上"去粗取精",同时对史著语言提出了自己"精益求精"的要求,最后回归于"辨明正统"的编纂原则,实现其作为一位优秀封建史家的历史诉求。  相似文献   
77.
洪迈的《容斋随笔》是一部史学名著,奠定了洪迈在文学、史学、考据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此书也集中反映了洪迈的历史哲学思想。他一方面强调天命的重要性,认为人间祸福、王朝盛衰都由天命所定,另一方面则重视人事,认为人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二者构成了洪迈的天人观念。在具体的历史写作过程中,洪迈结合两种写作方法构成了自己的历史方法论,体现了超越同时代历史学家的历史卓识。  相似文献   
78.
以《大唐开元礼》所记策赠礼为中心,对唐代的册赠使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唐代针对特定的册赠对象,派遣不同的使者进行册赠。册赠使一般有2人,其中主使为1人,副使人数不固定,但二者均有品级限制。册赠使者的品级高低与死者被赠官的品级有一定关系,但并非一一对应,有很强的灵活性。册赠王爵、尊号、太子号者都要求特定身份的人参与,而对册赠使的品级要求不是很明显。唐前期多由太尉参与册赠,肃宗以后则多由真宰相参与册赠。另外,吊祭使与册赠使是两种不同的使节,赙赠一般是由吊祭使完成,册赠使并不承担这一责任。  相似文献   
79.
在当代史学研究中,“问题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受到各个学科的广泛认同,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当代史学研究的趋势表明“问题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得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追溯了“问题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阐述了问题史学的内涵;第三,结合当代历史研究的趋势,说明“问题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所具有的时代意义,以其为当代史学研究带来一些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80.
焦杰  张兰惠 《唐都学刊》2012,28(2):25-30
道教在唐代被奉为国教,先后有十余位公主入道为冠。目前能明确考察出来的公主道观共有七处,分别是太平公主的太平观、金仙公主的金仙观、玉真公主的玉真观、咸宜公主的咸宜观、新昌公主的新昌观、永穆公主的华封观(又名万安观)和华阳公主的宗道观(又名华阳观)。这些公主道观都是由长安的豪宅改建而成,代表了除皇宫以外唐代长安最高的建筑水平和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唐代繁荣而深厚的文化气象。由于这些观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特点不同,它们的开发与利用价值也不同,太平观和咸宜观最具开发的可能性,其次是新昌观、华封观和宗道观,金仙观和玉真观开发的困难最大。为了确保开发的效益,公主道观的开发一定与其他旅游资源相配合,一方面要突出宗教的特点,同时也要突出女性文化特色,太平公主的道观最好能和瓦胡同村改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