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0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085篇
理论方法论   260篇
综合类   1317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关注和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运行的主旋律。民生系统运行同样也有一个效率问题,民生本身体现着效率,民生就是效率。民生效率是一种综合效率和系统效率,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民生效率的运行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积极做好民生工作,全面提升民生效率。  相似文献   
103.
姚百慧 《唐都学刊》2010,26(1):68-71
网络的发展为学者们利用各国的学位论文资源提供了便利。我国大陆与港台地区均开发了不少重要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国外一些国家与地区也提供了若干在线学位论文资源。利用网络学位论文资源,要注意各个数据库收录的范围,并同纸本学位论文或已刊专著对照使用。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新诗研究有其特殊的位置,这大概是诗歌文类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多年来,新诗研究总是在相对封闭的框架中,在经过一轮轮充满悖论、冲突甚至对抗的颠覆与重建之后,实现着自身美学趋向的更迭和问题疆域的转变。除了古今中西之类的宏观命题外,内与外之别、自律与他律的分歧、个体与集体的龃龉、审美与政治的纠缠等,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学者出版个人随笔集或散文集渐成方兴未艾之势,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学者散文”的景观。以赵园的散文集《易堂寻踪》为例,可剖析当前学者散文在主题和风格上的某些特点。学者的散文或随笔实际上是他们在寂寞之余倾吐的絮语,更能够透露其学术素养与精神气质,以及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特内心消息。  相似文献   
106.
治理研究是关于全部政治行为的总体研究,体现了政治社会规范和制度的总体特征,因为任何一个政治社会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及行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将无序状态转化为有序状态.这种变无序为有序的政治行为即“治理”,而政治哲学所探讨的是治理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并非任何一种治理行为在任何一个时间、地点、条件下都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因为我们既可以通过平和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强制的方式完成治理这一政治行为.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有序通常区分为良序和劣序,治理则区分为善治(好的治理)和恶治(坏的治理).本文以资源约束与人性假设为治理的前提,进而探讨治理的模式,最终探讨治理的体制.  相似文献   
107.
莫言是目前中国当代文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越南也受到了关注.近年来,莫言的许多代表性的作品都被翻译为越南语,其独特的风格不仅受到越南读者的欢迎,而且对越南青年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莫言小说的研究也成为越南学术界的一个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8.
研究历史,史识是第一位的,能够发表出人意表、发人深思、令人回味的史论是很不容易的.史识在本质上是科学性的问题,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同时又不能不与追求民主的态度息息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史识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洞察力.吸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营养有利于学术创新.当然,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治史,绝不应当有排他性,而应当兼容并包,关键之处在于择善而从之,而能否择善而从,这就要看个人的史识了.马克思主义可以教会人们分辨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共性与个性,何者是关键,何者不是关键,是两点论,而非一点论.如此之类,对处理和判断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个人的史识站到应有的时代高度,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9.
仓理新 《创新》2011,5(5):99-102
以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精神,以21世纪前10年风靡全球的大众选秀潮为例,开创在国际化视野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读全球性流行文化思潮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0.
80年代初期,文坛出现了一批"市井小说",它们伴随着"寻根文学"的兴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思潮。不过,与寻根作家纷纷潜入原始荒蛮的边地和乡土中探索民族文化心理不同的是,将叙述焦点集中在城市的他们,却更像是对市井传统的再回首,在古色古香的城市想象中复现了久违的市井空间和市井伦理,因此,这类写作常年被学术界以"缺乏现代性特征"的由头而拒绝在"城市文学"的大门之外。然而,看似复古倾向的背后却掩藏着某种现代性书写的萌芽,这种萌芽的表征与"市井传统"本身的现代性存在着时空与结构上的互文关系,需要重新审视、思考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