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0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085篇
理论方法论   260篇
综合类   1317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民国时期,人们一方面将职业问题作为妇女实现独立的中心问题与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又将家事仍视作妇女的天职,从而形成了妇女职业与家事并立的观念。这不仅消弭了妇女职业所强调的独立精神,也使得民国时期的一些妇女不得不面对职业与家事的双重负担而作出艰难的选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是因为传统男权思想意识作祟;二是因为现实生活的被迫无奈,三是因为政策导向摇摆不定,四是因为社会解放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62.
在经典的论述中,江河文明与稻作空间基本重合。稻米作为文明的重要标志,被用以考察某一时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与此相关的社会形态乃至生产关系。文章通过对稻米在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生产出来的有关阶级、身份的诸多知识,考察某种文明体系运作的主要社会文化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对差异性的包容和接纳,以此文明体系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3.
清初沿明制,通过里甲制度来催征赋役,但这一制度在其运作中很快就出现了现年负担沉重、豪劣包揽和催征系统严重紊乱等弊病.为矫正这些弊病,清廷和各地官府采取各种措施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但也仍然需要一定形式的催征.有清一代始终没有正式颁行过统一的赋役催征制度,雍乾以后各地自行改革,形成了顺庄催征、乡地催征、里甲催征和义图催征等几种不同的催征机制.这几种催征机制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可归结为当时人所谓的“板法”与“活法”.然“板法”与“活法”都存在严重弊病,导致催征效率低下.清政府不去建立常规的行政组织来管理户口、土地和赋役册籍,反映了它只求保证政府税收而不关心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治理理念.这种落后的治理理念是导致赋役催征弊病严重、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4.
毛志成 《老人天地》2014,(10):29-31
像参天大树,为我遮风挡雨——这就是父亲,这就是母亲,这就是家。 不幸的人,父母已远走,满怀的爱无处投递;幸运的人,父母健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在"情感"版组推出"我的父亲母亲"名人专栏,邀请各领域名家、名人,以他们饱蘸激情的笔触,书写感人至深的父母情。  相似文献   
65.
万历年间,宗教经验与八股文文风以非常微妙的方式相互映照、相互鼓荡,形成了复杂的关联关系。黄汝亨是万历年间重要的八股文选家,在准备举业、教授门生时,他屡屡谈及举业之文与佛经道藏的关系。通过梳理黄汝亨的宗教经验、知识结构以及八股文观念,我们可以看到,万历年间,士子将佛典道藏的义理、词汇等融入官方的考试文体之中,突破了八股文的文体边界。但是,这种文体越界的最终结果却是强化,而非摧毁了官方的考试规范。  相似文献   
66.
人学视野下的集体与个体之思有其理论背景、现实背景及认识背景。人学视野下的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一方面是做清理"地基"的工作,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个体在经济、社会和哲学三个维度上均是重要的,集体既可为善亦可为恶。人类历史上的集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七种类型,个体也可区分为生物意义上的个体、伦理道德意义上的个体、政治法律意义上的个体及审美意义上的个体;另一方面在关系主义思维中,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正向关系、负向关系及亦此亦彼关系,集体与个体良性互动的进路是捍卫个体权利与建立既有实质正义又有程序正义的集体。  相似文献   
67.
当今世界,国际移民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华国际移民的日趋增多也会带来经济、文化甚至政治方面的各种问题。就语言方面来说,面临着以下问题:在信息获取、双语标识、医疗就医等公共服务领域如何为移民提供更好的语言服务;如何发挥语言的作用以更好地解决移民的社会融入;如何从职业和经济收入角度为移民提供更完善的语言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语言红利;移民目的国的语言测试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或将要浮现出来,国际移民者和相关部门都应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8.
目前有不少学者感叹,中国的当代文论如果离开了外国文论的思想资源,几乎会陷入失语症的窘境,故而有必要考虑中国文论的外译问题.中国文论的外译以及中国文论之走向世界,目前能够提上议事日程的主要是已经非常成熟、称得上博大精深的古代文论;而古代文论的外译并不能代替当代中国文论本身的创新,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文学创作现象、文学批评现象和文学理论问题,因此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文论.具体说来,每个时代文论的创新或贡献主要在于是否能提出自己原创性的关键概念、关键命题以及建立在这些概念、命题之上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9.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清代咏物词中出现很多新题材。以顺康二朝为例,自鸣钟、千里镜、顺风耳、百步灯等科技产品,美人高底鞋、西洋烛、高丽烟、口琴等日常生活用品,火鸡等外来物种都大量被写入词中,甚至还出现吟咏"黑鬼"(对黑人的蔑称)的作品。这些作品多以舶来品甚至外国人为吟咏对象,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和文化价值:它们如实地呈现文化交流后社会生活的时尚变化及当时文人看待这些舶来品的态度,甚至可以窥见当时流行的种族观念。凡此,皆使这些作品不但有以词证史之效,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107-112
《诗经·周颂》中的《昊天有成命》《时迈》《我将》三篇皆被部分学者认为属《大武》乐章之篇目。然而,从诗意的详细考辨入手,细致辨析各家说法,可以得出结论:《昊天有成命》《时迈》《我将》三篇都不属《大武》乐章,《大武》遗留乐章是否全在《周颂》,又各为哪些篇目,尚待进一步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