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29篇
理论方法论   112篇
综合类   401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实践"解释的方法论思考:从一种主体性到另一种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过度尊崇的"实践"应该祛魅了."劳动"与"实践"的区别、实战世界的科学化都该受到反思: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以理论方式认知"实践"的"认识型实践"最需要反思.区分行动主体和解释主体.特别是行动者所处的情境,与行动者作为诠释者所理解的情境,以及作为非施动者的诠释者所理解的情境这三个不同的情境,至为关键.第二种情境的解释主体是最为合适的实践解释主体,这样的解释主体才更容易达到理论(操作)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与此相对应,行动主体不再被解释为实体化的纯粹自我,也不是文化叙事解释的主体,而首先是前反思的、最低限度的、第一人称形式出现的体验主体.这样的主体性与布迪厄所说左右实战行为的"习性"具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关联.  相似文献   
62.
托洛茨基是早期苏共领导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毕生致力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然而,他的命运却是悲剧性的.历史是公正的,托洛茨基最终得到肯定,是与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树分不开的.其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理论是最突出的.托洛茨基早期的不断革命论是其革命理论的根基,是一个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战略构想,并经受了十月革命的检验.之后,不断革命论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完善,体现为一系列具体理论: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革命论、政治革命论、世界革命论等,从而形成了宏观的社会主义运动完整版的不断革命理论,其实质是广义的不断革命论,是对不平衡规律的运用,是对无产阶级的自主性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高扬.  相似文献   
63.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和大庆建市30周年前夕,诗人忽培元对《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这部长篇抒情诗做了局部修订,并增加了《坚守》、《重逢》两章,于2008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首先,长诗从哲理的高度,用生动形象的抒情语言,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地提炼和概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其次,长诗真实而生动地记录和重现了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辉煌历史进程。历史的反照和回响,是对现实的驱动和激励;精神财富的传承和接力,凝聚和爆发出无尽的冲击波。再次,长诗以独特的方式和语言,向读者倾诉和表白了诗人的美学信仰和审美取向,对铁人王进喜及几代大庆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崇高品德和人格力量做出了诗意的诠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64.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各国的政治运行和国家安全。生态社会主义是旨在解决生态问题的政治思潮,但这种思潮没有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把它作为中国解决生态问题的依据。从政治的层面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增强政府环境保护的职能,提高公众参与和环境法制建设的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5.
苗伟 《社科纵横》2011,26(6):132-135
学习既是人类文明传承、传播的内在逻辑、机制、方式,也是文化个体提升文化素质、修养、水平的途径。学习型文化是以学习为主要特质的文化类型。在当代中国,将学习型文化确立为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文化战略,既有历史的借鉴、经验的累积,又符合时代的潮流、现实的诉求。建设学习型文化,需要确立正确的学习意识、态度、理念和方法,杜绝形形色色的错误学习观念。  相似文献   
66.
通过回溯《公羊传》里“三世异辞”的脉络,经由汉代董仲舒与何休等人的疏解,明确三世的要旨,从时间与义理两个层面重新把三世放回三统之中,以恢复三世说的本来面目。这一“恢复”有两重意义:一是澄清三世的含义,明了世与统的关联,拒绝以三世来独立描述《春秋》的历史时间;二是将三世重新放回三统之中,进化含义相应减轻,而三统中的承续意义便凸显。以三统观三世,旨在技术时代重新理解奉天法古之意,这对于重今天之“进步”而轻古今“承续”的现代思维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67.
毛泽东依据我国实际,从治国安邦、兴利除害、造福人民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水思想,并把大江大河的治理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他的这一思想,对于当前和今后我国的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一位政治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构想了欧洲乃至世界政治的前景,这就是:着眼于未来,把现实的零点当作转折点,由此通向自由和民主,通向各民族的统一,进而扩展到欧洲的统一、西方的统一以及世界的统一。雅斯贝尔斯思想中的生存哲学态度对他的欧洲起源和未来的评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他的历史哲学重建中,可以辨认出他的政治哲学的主要范畴——自由、哲学思维方式、世界秩序理念和回心转意等。  相似文献   
69.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与传统本体论的"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完成了一场本体论上的革命.她真正超越和克服了支撑传统本体论的理论范式,从外部对这种本体论实施了有效的全面打击,并使它在理论架构上发生了整体"断裂",也使现代本体论的重建工作获得了崭新的解释原则和理论语境.  相似文献   
70.
在全球化时代,邓小平以对话和反思的理性方式,系统回答了全球性的发展问题。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批判性地认同中西方文化,提出尊重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主张世界各国在和处共生中共同发展。从而以共同发展为统一性的价值目标,提供了一项整合多元世界和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全球性规划。邓小平的共同发展观念是对现代性的个体发展观的继承和超越,具有全球性、交互性和流动性等特征,适于整合多元世界和多元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