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91篇
劳动科学   51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587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1681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10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家养老服务实践在我国得到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满意度研究开始为学界所关注。基于知识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对国内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相关的期刊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廓清现有研究的文献概况、发展脉络和基本论域,从总体上呈现出该领域的知识图谱,以期发掘新的学术增长点。国内学界对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研究论域主要分布在满意度调查与评价、满意度影响因素、满意度测评方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绩效评价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学术关注度还不够高,整体研究水平亟待加强;满意度测评带有很大的模糊性,亟需提升测评的科学性;服务满意度评价的导向尚存分歧,有待进一步化解;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乏对公共服务治理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2.
3.
4.
国外土地征用的理论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制度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征地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入WTO以后,参照国际惯例,改革征地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地是最基本且最宝贵的资源,是世代相传的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期 ,曹魏控制西北 ,蜀汉占据西南 ,两国主要在西部地区争战 ,粮草供给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为此双方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曹魏在西部一些适宜农业的战略要地大兴屯田 ,开发关陇、稳定河西 ,每年收获大量谷物供给军粮 ,以守为攻 ,迎战蜀军 ;蜀汉占据西南之后 ,诸葛亮注意处理好民族关系 ,发挥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 ,劝农积谷。为了解决北伐运粮的困难 ,还在汉中及渭水南岸一些地区设置少量屯田。不同的农业开发措施与双方的治乱胜败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是自汉、唐以来人地关系日益尖锐的结果。文章在分析了当时土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形成土地集约化经营趋势日趋明显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并从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得出启示 :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比较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各地区正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运用国际上常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对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野叟曝言》的“文格”与夏敬渠的创作人格有一致性,但存在明显的矛盾。这种矛盾对《野叟曝言》的文本价值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导致夏敬渠“人格”与《野叟曝言》“文格”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视角不能简单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围绕党的十六大有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精神,参照反映国内小康建设与国际社会发展的相关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设计出一套较为客观的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不同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与我国的国情,计算出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值,并以上海市郊区为例,衡量其现阶段全面小康建设的实现程度.并与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做定量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