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8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济转轨的基础决定了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方向的不同,产权改革的效率决定两国经济转轨的成效。通过两国经济转轨的比较,文章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深刻经验教训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即经济转轨必须高度重视政府的作用、产权私有化并非提高效率的充分必要条件、产权制度的变迁具有演进性和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3.
应先把握网络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的可能性:独立意识的发展;开放精神的树立;创新精神的觉醒。在把握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把握严峻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不可控性、隐蔽性、“成瘾”性,严重干挠了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弱化了道德观的有效教育,导致交际能力与学业水平的下降。唯此,才能在教育队伍、网络管理体系,“两课”如何贯穿网络伦理教育这三大方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对南京市中学生的235份有效调查问卷表明,目前中学生对自尊状况的体验多数趋于“一般化”,但都较普遍地存在对自尊的焦虑感、敏感性、渴求性、盲目性、积极性并存的特点也很明显。中学生自尊与自尊心理的发生机制源自于教师与伙伴的外部评价,又源自于自身生理状况、能力。气质与童年经历的影响,中学生自尊与自卑心理的平衡机制存在于对理想自我标准的坚持、修正或放弃选择。学校教育培养中学生自尊心的有效切入点是:提高知识水平、培养羞耻感、锻炼意志力、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周祥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有力地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至今仍有着无法抹杀的伟大现实意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球化是经济、文化、政治全方位的发展进程,其实质与动因一以贯之变化的始终;全球化的最终归宿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张春楼  田应利 《理论界》2007,(10):145-146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是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加强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当然成为必要。厘清科学素养的内涵,透视素质教育的欠缺,展现因科学素养低下暴露的问题,以及分析加强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研究的缘由已经迫在眉睫。因而当前我们必须明确切实加强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研究理应被纳入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制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诚信是政府为政之本。政府诚信受观念、环境、制度、体制等诸多因素制约。从制度层面揭示政府诚信建设的制度需求、制度缺陷,会为政府相关制度的创新提供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诺思意识形态理论为视角,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成功的意识形态,它能在节约人民对于党执政合法性地位的认同成本、减小制度转轨与实施的成本代价、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搭便车"行为、节约用于人民群众的激励成本以及消除人们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摩擦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人学观经历了由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换,人本主义的人学观把个人看成是彼此孤立的个体,主张"个人构成社会",社会就是由这些孤立的个体组成的单个人的集合体.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把社会看成是个人彼此间相互联系或关系的总和,主张"社会构成个人",个人是由社会所规定、制约的.由于这一人学视角的转换,马克思不再诉诸对社会的理性批判,而是诉诸对社会的改造,从而以此实现人的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10.
从发展哲学角度看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经济政策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面性政策。列宁正是在思考和实践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科学地阐释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发展基点、发展道路、发展主体、发展规律、发展动力等问题,从而使列宁社会发展理论得到了新的升华。新经济政策对于我们研究列宁社会发展理论、发掘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