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3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情境”教学的几种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情境环境,探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的渊源和特征 ,比较研究两种制度的法律内涵 ,指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相互独立 ,不可替代 ,各有优劣。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所确立的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 ,是在借鉴吸收国外立法经验基础上的历史性突破 ,标志着我国合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培养高素质人才要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 2 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点及我国国情 ,分析指出我国必须重视科技教育 ,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并且通过论述人文素质对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阐明了培养高素质人才要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与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比较完备,但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红字》问世一个半世纪以来 ,中外评论界就其主题研究见解颇多。在探讨其主题的道德意义上 ,西方评论界较普遍地认为《红字》中宣扬的是人生来皆有罪的清教教义 ,小说的主题是论罪恶。本文探析了《红字》主题的道德意义 ,即《红字》主题思想的主旋律不是论罪恶 ,而是论人性 (包括善与恶 ) ,论道德行为 (包括德行与恶行 )。它不仅无情地揭露和鞭笞了人性和人类道德行为中的假恶丑 ,而且大力颂扬了人性和人类道德行为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对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大核心要素的培养上,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作用。具有智能模拟功能的教育技术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有力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动机和创造灵感。协作式学习、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指导的相互配合,能够促进学习者求异发散思维、直觉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整全发展,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内部的矛盾,使生产力有先进与落后之别。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论断,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从时间和空间看,生产力的先进性分别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的是“中国的”“先进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属于个性结构中的风格系统,它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带有特定的风格,了解气质的本质及特征,对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个性完善、社会适应、心理保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职工隐性收入统计之我见□/文南京邮电学院翟明坤职工隐性收入是指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职工通过各种合法手段获取的劳动报酬,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费用、资产性、资助性以及其他从各种渠道得到的货币和实物收入。这部分收入没有反映到国家劳动计划、财政收支、统计和税收...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对大学教育与大学生学习变革的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对大学教育的变革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焦点: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创新;也引发了大学的学习革命———维持性学习必须向创新性学习过渡;还要以通才式的信息技术教育夯实学生的创造素质基础;更是邓小平“三个面向”与江泽民“创新”思想对大学教育要紧随时代变化要求的具体落实。知识经济时代还要求大学生注重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个性化、多样化与交互学习;还要创造性参与大学教育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过程,面对信息的全球开放性更要学会选择性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