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4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834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岷州茶马司的建立是明末官营茶马贸易改革的重要举措。明后期随着商茶的崛起和私茶的大量泛滥,本就存在着严重弊端的官营茶马贸易失去了其垄断地位;在这一时期蒙古诸部入青海又引起了包括岷州地区在内的西北藏区的动荡;此外,岷州地区是明代茶叶运输路线的主要节点,私茶泛滥情况严重。明政府在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后增设岷州茶马司。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随着北京大学于五六十年代率先将民间小戏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引入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体系,民间文学对民间小戏理论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确立了民间小戏在民间文学学科中的价值和地位;其次,建构了以民间小戏基本命题、理论范畴为基础的研究体系,而且从创作主体、表演特点上界定了民间小戏概念内涵;再次,形成了具有"自上而下"特点的研究范式。由此提升了民间小戏研究的理论品格,为民间小戏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后来民间小戏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杜甫"行"诗,从篇章到句式改变了初唐歌行的体调特征,独构新格.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当时歌舞大曲盛行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基于对音乐的敏感与对"乐府"传统的弘扬,杜甫创作"行"诗,内容上追踪汉魏行曲歌辞讽刺时事的关刺功能,结构上借鉴歌舞大曲多解组合以及行曲"简单而刚健明快"的特点,达到了声律与情感的契合.可以说正是杜甫充分吸收当代歌舞大曲的结构特质与音乐风格,以其"语不惊人死不体"的精神,结构了富于魅力的"行"诗,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从而为他在诗体发展史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贾谊从汉初社会矛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重农思想,他认为封建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危害到小农经济的健康成长,因而主张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反对工商业者以"末"致富,富而奢侈浪费,互为攀比,破坏了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削弱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的地位;稳定粮食的生产,增加粮食的积贮对赈灾备荒,加强国防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封建国家允许私铸钱币的政策,导致了采矿、冶炼业的膨胀,不利于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各种文化及文化思潮的逐步融合。在这个时期,多种文化一直在激烈地互相碰撞着,并在碰撞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北周的统治者及其统治思想,自然也难以规避这个文化氛围,但儒家思想始终是统治者主要的政治教化和固国强民手段。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6,(6):85-87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人们对于刑事诉讼案件中被害人的权利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关于"受害人获得补偿"这个问题,我国目前依然没有建立起刑事诉讼案件中被害人权益保护的解决办法。在我国的日常刑事诉讼案件中,如果被害人想要保护自己的权益就必须申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样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律诉讼的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公权力的优势作用,发挥其积极向上和保护公民权益的功能,在受害人得不到应有的慰藉时,尽快帮助其家庭恢复到受到伤害之前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7.
民间艺术是留存民间的艺术瑰宝,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新和县的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音乐艺术和民族乐器手工制作技艺,具有共生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章对如何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如何惠及民生服务于社会的一些思路和做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威仪"一词有三个义项:一指礼容,二指符合礼仪节文的言行表现,三指能起表率作用的言行、德行。在《诗经》中,威仪都与德行有关,被认为是道德精神的表现。威仪的这种用法在《尚书》中也存在。金文资料中,威仪用例含义和传世文献中的用法一致,着眼于道德精神层面的内涵,认为威仪是守礼、有德的表现。春秋以后,威仪逐渐固化为礼制,成为儒家学者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并成 《西域研究》2012,(2):46-53,143
作者经实地考察及有关史料考证,发现新疆渭干河下游有一片面积约800平方公里的遭受沙漠化的古绿洲,古绿洲上遗存众多的古城址、遗址。文中对于这片古绿洲唐代的土地开发状况及其沙漠化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机制,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化模式对一个时代的史学思想及史著风格具有重要影响,这尤其体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史家关于历史时期神话现象的记载方面。中华民族自先秦以来就具有"重现实,轻玄想"的理性主义传统。受此影响,司马迁在撰述《史记》的过程中对先秦以来历史文献中本不丰富的志怪材料加以斟酌削减,仅存留那些能够代表重要政治人物政治活动的神话事件。相比较而言,希罗多德著述的《历史》则透露出"人神不分",主张人神二者共同创造历史的认识论倾向,这与作者所处古希腊城邦制社会条件下浓厚的神话氛围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