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152篇
社会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鲁迅与明治日本"是一个存在较大成长空间的研究领域。这既是由于跨国家、跨文化之特殊性质,也在于这一问题内部本身包含了不同文化思想学术知识体系的交集以及相互影响和结构关系。在这一领域,日本研究者有一系列出色的研究,尤其在还原历史现场的实证考察方面做出了有益贡献;而国内鲁迅研究界在对"历史现场"的庞大背景、内部复杂交错结构的把握和理论提升等方面,则具有潜在优势。彻底清理、还原"历史现场",突破固有观念的限制,以开放兼容的学术态度构建鲁迅与日本关系的模盘,将为这一研究带来崭新的视角视野和参照坐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芥川龙之介<地狱变>的文本,对这篇小说蕴含的思想进行了深度分析,指出作者在小说中并不是简单地对社会的恶和不公进行批判,也不是对主人公的不道德的艺术观提出批评,而是揭示了人性中的永恒矛盾,这就是人的世俗常情和艺术的超越精神的矛盾.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牺牲而使矛盾双方得到了调解,完成了一个黑格尔式的悲剧.文章最后将该小说中的悲剧意识与西方悲剧意识从古今两个层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过劳死是当今日本社会的一大顽疾。过劳死现象不断引起日本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造成过劳死的原因并非很简单。一般认为它是由于劳动时间长和劳动压力大引起的。但日本人的劳动价值观和长期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武士精神文化和集团意识的影响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论述了日本社会的过劳死现象与日本人长期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有关联的事实。除了身体上的过劳死外,精神过劳死无疑与日本传统文化意识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日本人的高强度工作和奉献精神,正是与他们接受的传统文化中的效忠伦理和集团意识的影响有关。从而明确了日本人的劳动价值观和长期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武士精神文化和集团意识的影响是过劳死产生的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森鸥外是短篇小说的天才,同时也是长篇、戏剧、理论方面的能手。他不仅善于捕捉现实生活的主要问题,也写得一手出色的历史小说。和自然主义不同,森鸥外的后期创作的小说充满着理想和伦理观念。他的许多后期创作的小说从结构到人物都是根据伦理道德的主题思想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12,(3):96-103
“人力车夫”和“城市街景”,是《满韩处处》与《支那游记》之“中国叙事”的典型场景,其中对“污浊”“混沌”“无秩序”等负面元素的描述颇为醒目.不少文献资料证明,此种“中国像”并非特殊的个人记忆,而是东洋“他者”的某种共同记忆.在这类“中国叙事”结构的背后,作家对中国古老文明文化的憧憬想象与目睹现实的乖离、日中两国社会现状的巨大反差,加剧了作家对中国的负面感知;近代以来世界性的中国话语建构、特别是“东方主义”观念也参与其中,限制了作家理解亲近中国的内在欲望.“绅士”式的矜持和优越感令他们难以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完成对中国的深刻体悟;而近代帝国列强的殖民欲望、脱离文明驾驭的霸权强权方式,也深刻地嵌入在时代背景中,潜在地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6.
林晓玫 《人才瞭望》2016,(10):210-211
随着素质教育对综合技能要求的提高,强调实践运用的本质得到彰显.考试内容和考试目的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从以前的为分数而考转向为运用而考,也由虚拟的考试内容向生活实际中的内容转变,强化了学生的真实体现和学以致用的技能.基于此,主要分析如何有效强化交际测试理论在日语听力测试中的科学运用,积极整合“学”与“用”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完善交际过程.  相似文献   
7.
日本各地食用赤饭的习俗不尽相同.很多地方在喜庆之日食用赤饭,象征吉祥、祝福;而静冈县等地则在丧事时食用,因为当地人相信赤饭有驱邪避病的功能.为了研究日本人食用赤饭的原因,文章通过搜集、引用、对比文献资料,总结得出赤米、红豆、糯米的驱邪弊病性是其主要原因.通过对湘西民族文化的考证和《本草纲目》的整理,从糯米的驱邪性与药理性等功用论证了糯米成为赤饭食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动物的认知,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及其自身的态度。民族文化不同,对动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民间故事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社会习惯的反映。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是人类对动物最直接的认知。通过对日本民间故事中猴形象的考察,分析日本人对猴的认知特点,探讨其与猴相关的民俗信仰,可以研究日本民族的自然观及其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数词一、六、八、十的促音化条件和原因,认为这些数词之所以出现促音化现象,是因为它们本身为入声字。日本汉字音以入声字尾音促音化的方式有条件地保留了原塞音韵尾-k、-t、-p的近似音值,从而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促声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例对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在日语日常会话中的运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在人际交往中,为了表示礼貌,遵循或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都普遍存在.根据不同语境,做出不同的选择,才能达到更好的人际交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