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现实困境.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理念、机制和方法上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2.
3.
"后扶贫时代"扶贫的重点在于建立可持续、有实效、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返贫治理机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依靠其涉及领域广、筹资渠道多和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在返贫治理领域的失灵现象,成为实现乡村稳健脱贫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4.
明代正德年间常州进士毛宪历仕刑科、兵科、礼科谏官职位.在不满8年的仕途经历中,毛宪针对正德年间的弊政写下大量声动朝野、令士林敬惮的奏章.这些奏章关涉治道、国计、边务、民隐、功罪、邪正辨识、钱谷与甲兵之料理、御驾西幸、建储、辞赏、乞休等内容,从中可见毛宪对儒家"修齐治平"政治理念及"忠告善道、不可则止"进退出处原则的高度认同和躬行实践.毛宪是常州重要的文化资源,他的仕途经历折射出儒家人文光彩,在今天仍具有正向的感召意义.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尝试运用新媒体手段提升教学实效.文章以"人在常工"微博为例探讨了思政课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管理创新等,认为思政课教学在微博平台的拓展,有益于构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新型的互动交流关系,有益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起到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而且为其提供丰富的思政资源和教育方法,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思政元素应做到分专业、分类别、分特色开发。可从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教学团队、丰富教学模式3个层面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体系保障。  相似文献   
7.
华裔作家以其独特的双重身份往往在作品中不仅书写中国,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构建异国的形象.美籍华裔黎锦扬在《花鼓歌》中以其自身的经历并结合想象与观察构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美国形象.在形象塑造的背后却是"自我"与"他者"的冲突,这一冲突本身是特定时代华裔作家对美国、美国文化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8.
运河江南段是中国近代以面粉、棉纺织、缫丝、丝织为核心的民族轻纺工业的发祥地与分布中心,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常州作为运河沿线的工业名城之一,工业遗产丰富。文章梳理了常州的工业遗产信息,分析了其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内涵,并从视觉隐喻的视角对常州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构意见。  相似文献   
9.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化引领、融合交汇功能,是创造性、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的重要内容,更将有助于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促进功能定位的匹配,在战略互补、强化和制约的过程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效衔接的主要内容。江苏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科学性保护、创造性传承、合理化利用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规划统筹,健全联动建设机制,打造文化名片,强化多样化的统一,推动创新创意,实现产业活化转型;应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资源整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三生"深度融合,实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益突出的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性错位问题,构建一套契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已成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的共识.江苏省8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工科专业结构呈现出专业类涵盖面广、专业种数少、新兴专业增长快等特点,存在着部分高校工科特征不明显、专业设置重复度高、品牌专业支撑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特征不明显、品牌专业与重点学科匹配度不高等问题.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协调新兴专业与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评价体系,建立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协调的特色优势专业,推进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