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2):34-39
道德是一种"自我"与"他者"相融合的存在,具有"工具性"与"价值性"等多重意义。道德主体话语的范式主要有"独白"和"对话"两种。当前道德主体话语陷入了"人"的遮蔽、"善"的迷失、"言"的缺场等"独白"式困境。道德主体实现"对话"式诉求,使"人"的遮蔽转向"人"的复归、"善"的迷失转向"善"的确证、"言"的缺场转向"言"的出场,是当前道德主体从"独白"走向"对话"的话语转换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空间正义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学界新的研究热点,西方聚焦于社会生活批判,国内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思想。在中国仍是“两半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空间权属争夺战、特色道路探寻、美好空间建设,实现中国式空间正义的三次飞跃。中国式空间正义的三次飞跃,既有世界各民族追求空间正义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自我革命为内生动力。对中国共产党、民族国家和全世界而言,中国式空间正义的三次飞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3.
党的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至上法宝,是新时代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对党的制度建设的内涵界定、理论渊源、重大意义、推进路径以及党的制度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了深入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存在着视野不够宏阔、内容不够全面、方法比较单一等弊端。未来一段时间,学界应当进一步拓宽党的制度建设的研究视野,深化党的制度建设的研究内容,优化党的制度建设的研究方法,进而深度挖掘党的制度建设的学术创新空间,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