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综合类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2年1月12日,我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了《真正重视“逻先生”———简论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一文,呼吁“在‘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旗帜在我国飘扬了近一个世纪之后,我们应该真正重视‘逻先生’,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大健全的逻辑意识与逻辑思维素养的培育,使之成为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良性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由于“逻先生”这个提法比较新鲜,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和回应。在五四运动85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赵虹先生约我在《社会科学论坛》谈谈这个问题,并最好采用与学界同仁对话的形式。斌峰兄,在逻辑学界…  相似文献   
22.
社会关系本体论,还是方法论的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社会关系规定的科学理论定位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仰海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南京210003)内容提要:本文从对广松涉和阿尔都塞的观点的置疑开始,...  相似文献   
23.
在 2 0世纪的中国史学界 ,侯外庐先生以其不肯曲学阿世的崇高人格和独树一帜的理论建树 ,凸显了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目的的学术研究所具有的非凡价值。其“早期启蒙说” ,通过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统合研究和对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的精微辨析 ,突破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传统偏见 ,超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 ,论证了中国有其内发原生的现代性思想文化的历史性根芽 ,以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接着侯外庐先生往下讲 ,文章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启蒙反思”的思潮作了具体的分析评说 ,深入探讨了“早期启蒙说”对于突破体用两橛、中西对峙、传统与现代截然二分的思维方式 ,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所具有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4.
对邓小平人学思想的研究不仅是系统研究邓小平理论的需要,而且也是建构人学的当代中国形态的必要前提。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在人学思想史的背景中正确地厘清邓小平人学思想的独特本质。笔者认为,邓小平以其人学思想的社会历史性视界,一方面秉承了人学研究中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25.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尚未形成有关资本主义(内在方式)内在本质的深入解剖,并以现代私有制社会这个有待提炼的概念指认资本主义现实,但他们还是在新的理论框架中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全面分析.具体包括:现代私有制社会的历史性本质在于分工基础上的机器大工业和竞争产生了私有财产和劳动的分离;现代私有制社会中的个人由于分工和货币的关系而形成了一种抽象的偶然联系;私有财产成为异己的力量统治人;工业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必将冲破资产阶级社会的私有制,即共产主义将通过占有和联合的形式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26.
杨世昌先生遗著《微观哲学初探》于1995年4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本刊于1995年第4期图书评介栏发表了何祚榕《为“微观哲学体系”登场鸣锣开道》一文,引起一些中青年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该书及其课题进行评议和讨论,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27.
关于协调博弈的试验表明,与谢林的试验结果对比,聚点均衡发生了变迁,其原因在于,处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协调博弈时,总是受一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公共文化背景作为"弱公共信念"对协调博弈聚点均衡发生影响,这种弱公共信念实际上就成为约定的替代者。在进行协调博弈时,人们总是优先考虑约定,在没有约定时,就利用公共文化背景提供的弱公共信念来协调行动。  相似文献   
28.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作为一种伦理制度,一直支配着传统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并起着化民成德的作用.有"礼之始"之称的冠礼在古代中国地位非常重要,它在帮助个体顺利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的同时又引导其进入礼的社会语境.冠礼是以仪式为载体的"成德之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礼仪活动来启发和教育个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冠礼具体仪节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今天依然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9.
○张教授,在我的印象当中,您多次在自己的著述和文章里提及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脉相承的学统对您一生学术之路的奠定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学生,我对这一点非常感兴趣。我们是否就从这一点开始今天的访谈?●好的。你刚刚提到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统,我想,这的确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具体来说,主要是由孙伯鍨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中重要的方法论学统和文本研究为基础。其中,又尤以其独创的历史的深层逻辑解读法为上。谈到这里,不得不说到孙  相似文献   
30.
“中”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 ,它有着复杂的起源 ,虽在儒、佛、道三学中由于各自不同的理想旨趣有着不同的表述 ,但都以个体之“心”所体悟的至上境界为根本的指向 ,是“心”所生发出的、与世间万物相和谐的“独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