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综合类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杨世昌先生遗著《微观哲学初探》于1995年4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本刊于1995年第4期图书评介栏发表了何祚榕《为“微观哲学体系”登场鸣锣开道》一文,引起一些中青年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该书及其课题进行评议和讨论,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32.
“经济哲学”概念是目前中国推行市场经济所引发的社会科学研究现象的一种归纳模式,其研究必须借助于经典的经济哲学文本和现实语境来进行。因此本文选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分析文本,以试图取得对经济哲学的当下研究之启示。  相似文献   
33.
文章从卢卡奇与阿尔都塞“人本学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传承与理论源渊、以及二人直接的思想、理论碰撞入手 ,深入剖析了二者思想的异同 ,指出二人尽管都从马克思出发 ,试图超越马克思 ,但最终却走向了相互对立的两个错误的不切实际的极端 ,其思想成果都远未达到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34.
决定论相关问题在当今学界争论颇多,根源之一是对决定论概念的定义混乱。需要通过对决定性与决定论概念的界定,为明晰决定论概念提供一条可能路径。所谓决定性是指客观世界所具有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总称;决定论即在哲学信念上相信客观世界各层基元的演化具有普遍决定性的哲学学说。  相似文献   
35.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文本,科学一般被认为是现代西方的产物,但是两者所要诠释的最终对象或者探索的目标,都是宇宙的真理,即“道”。哲学具有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就决定了《老子》中必然包含着探寻“道”的途径,与现代科学存在着一致性,包括有机整体思想、动态变化观念和直觉思维方法。《老子》中所包含的思维方式的三方面,不仅对中国古代科学形成独特的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对今天人类文明的发展仍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36.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肇始于"水为万物本原"的泰勒斯,这一世界统一性的追溯尽管脱胎于神话中诸神的谱系,但却是人类精神从纷纭的幻想中解放出来的标志,确立了思想自身的原则,思想的使命就是超越感性实在,达至纯粹思维.继泰勒斯之后的自然哲学家的探索都可以说是泰勒斯找寻哲学语言的努力的承续,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转使得从自然中找寻本原始基的追溯陷入窘境,始基不在流变之外,流变中无物常驻,只能听从一切即一的逻格斯,领悟流变.巴门尼德摒弃了意见之路的"赫拉克利特之流",完成了对感性的超越,在语育中剥离出纯粹思维,认为惟有思想与存在同一,本体论(ontology)(实则为"是论")由之而滥觞.  相似文献   
37.
麦克莱兰说,“法兰克福学派最显赫的成就在于美学领域。”但如果挑出阿多尔诺和马尔库塞作为参照样板看,美学不仅是该学派理论建构的一个部分,而且是最关键的部分,是构成其整个批判活动赖以展开的基础与归宿。本文的考察从批判理论向美学领域的延伸起始,以其艺术批判对社会批判的深化和完成作结,拟通过对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微观研究,为揭示法兰克福学派思想追求的根本性矛盾提供一个典型的说明。一.艺术的反叛  相似文献   
38.
必然和偶然这一对范畴在唯物辩证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它的研究和探讨是不充分的,现行教科书对这对范畴的表述带有不少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痕迹.因此,正确地阐明这一对范畴的辩证内容、清洗掉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中的污垢,对于捍卫唯物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辩证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9.
在哲学视阈下,"底线"是量变和质变的节点,"底线思维"是被动向主动的转化。传统工业文明在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导下,出现了人的物质需求缺底线、人的伦理道德失底线和人类破坏自然无底线的突出问题。生态文明是一种具有底线思维的最新文明形式,在人类个体价值上坚持集体主义,反映了人作为群的动物的社会伦理底线;在人类价值追求内容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反映出人追求意义的精神底线;在人类的类价值上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统一,反映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智慧底线。坚持以底线思维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社会制度设计,切实保障人的生存底线;调适个人价值目标,坚守人的社会道德底线;反省人与自然关系,守住生态环境底线。  相似文献   
40.
本文总结回顾百年以来中国佛教学术研究的进展与成就,涵盖汉传佛教研究、藏传佛教研究、南传佛教研究三个方面。采用历史分期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成历史分期、主要成果、未来展望三个部分展开叙述。以历史分期为线索综述其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再辅之以方法论的总结与反思,以展现中国佛教学术研究的成就和未来可能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