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通过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勾勒,探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及一般哲学的批判.马克思的这一批判既能体现其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性,又能反观整个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关联性,因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探讨反讽暗示的作用及类别,归纳并评述了前人有关反讽暗示的主要研究.指出反讽暗示在与其他语境因素的配合下,对反讽话语的理解起到了提示和促进的作用.反讽暗示内容的研究成果对考察具体语言的反讽实例有着指导性意义,进而为跨文化的反讽对比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拓展中间业务应做到稳中求进.一要认清我们与西方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的差距;二要作好拓展中间业务的准备工作完善与国际法律和惯例接轨的成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强有力的监管体制,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三要讲究中间业务的拓展策略包括业务管理策略、市场营销策略、科技支持策略和产品发展策略;此外,不要盲目照搬照抄西方银行的中间业务,拓展中间业务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盲目打中间业务价格战.  相似文献   
44.
周作人曾不避时讳地就"谈鬼"这个话题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是因为他认定只有从诸如凡民的俗信这样平凡的人情物理出发,才能体察到中国人的真心实意.周作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转向"也可以由此获得理解:所谓"由信仰而归于怀疑",并非是出于对"群众"的绝望而走向消极,而是从"五四"时期的高谈阔论转向对于人情物理的悉心体察.  相似文献   
45.
冯梦龙们所反映的是农业文明下的古代都市生活以及市民意识增强的图景;鸳鸯蝴蝶派作家继承了冯梦龙们的衣钵,描绘的是现代工商文明大都会市民的生活面影。他们在文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促进了小说的“类型化”。而目前出现的海量的“网络类型小说”,是类型小说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是新时期后市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学。它以青春市民为主力,当更具活力与潜质,随着“网而优则纸”、“网优则‘触电’”,形成网络、书刊和影视银屏的“立体优势”,更广泛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从冯梦龙们的木刻雕版到鸳鸯蝴蝶派的机械化媒体再到网络文学的去纸张、去油墨化,乃时代的递进与科学发展的联袂同步,三者构成了古今“市民大众文学链”。  相似文献   
46.
失去了自我反思和内在批判机制的现代社会,使得乌托邦思维遭遇深刻危机;“地理大发现”所引起的“空间革命”和全球视界的融合,已经根本打破传统乌托邦想象的空间。象征人类永恒超越精神的乌托邦的当代匮乏,至少可以从人的奴化心理、“历史终结论”的文化语境、悖离设计初衷的政治权力结构三个层面对其成因进行解析。总体上,放弃意义和价值的现代性,成为它摒弃乌托邦意义与价值的最有说服力的理由。  相似文献   
47.
陆扬,男,1953年生于上海市,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哲学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在美国Augustana学院和法国巴黎高师哲学系做访问学者。研究兴趣包括:西方美学和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德里达研究。主持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课题1项;著有《德里达:解构之维》、《德里达的幽灵》、《后现代的文本阐释:福柯与德里达》、《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死亡美学》、《精神分析文论》、《欧洲中世纪诗学》、《文艺复兴诗学》、《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研究导论》(合著)、《圣经的文化解读》(合著)等;主编有《大众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概论》等,译有《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重构美学》(合译)、《第三空间》(合译)、《呼啸山庄》等。  相似文献   
48.
诗性预构与理性阐释--海登·怀特和他的《元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河北学刊》2005,25(2):188-192
海登·怀特的<元史学>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西方历史哲学的成就,也表达了他本人的学术理想.在<元史学>中,怀特认为自己获得了两项理论成果,一是确立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着诗学本质,二是展示了一种被称为"历史的"思想模式的一般性结构理论.的确,<元史学>自圆其说,本身也是实践这两项理论成果的典范.同时,怀特启发我们,在历史学领域内,诗性与理性的结合依然有待探索.他的学术实践进行了一次积极的尝试.当怀特强调历史叙述中诗性行为的重要性时,他也在努力对这种诗性行为进行理性解释,将它纳入到认识论的范畴中来.这样做意味着,诗性地预构某种理论乃是为了对原本未纳入到理性认识中的事物进行理性解释.反过来说,只要历史需要解释、进行解释,它就与预构理论的诗性思维、想象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49.
陈锋 《中州学刊》2001,(4):70-72
"世界”概念是胡塞尔现象学的重要概念之一,特别在他的晚期.要真正深入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必须对"世界”概念的丰富内涵以及同其它概念的关联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0.
"娱悲舒忧",这是陆游对诗文特质的认识,是其文学思想的核心.他对文学的其它见解,也多与此相关.本文具体分析了"娱悲舒忧"的理论内涵、学术渊源和它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地位,并考察了其内部修养上对"气"的重视和外在表现上对风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