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15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道光六年,清廷为迅速平定南疆张格尔之乱,于六月至九月间,在将帅任用、将领选派与兵员调动方面果断决策,为顺利平叛及最后取胜奠定了基础。从最初任命署理陕甘总督杨遇春为钦差大臣,总统军务,至重发谕令以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总理全盘,前后不到二十天,显示清廷对南疆战事的重视程度。有益于西北局势的稳定。由于路途遥远,清廷谕令传递、兵员将帅集结延时,故而在初期二个多月里战事部署者杨遇春所起的作用显著,亦反映了清中期政治军事转型特征。  相似文献   
32.
33.
赵珍  王一祎 《西域研究》2023,(3):13-22+174
清朝道光初年,新疆茶叶流通中私茶泛滥,茶司引茶与北商杂茶课税悬殊,茶商获利不等,引发了行销市场之争。清廷围绕茶叶征税及是否取缔北商行杂茶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筹划,终定于古城创设税局,逐步将该项制度扩展至全疆,且通过分类设税、抽收落地税、以税代引等办法加以完善,基本达到了安边、便民、裕课、通商的目的。设局征税是清廷治理新疆60余年后建立茶叶行销市场调节机制的尝试,实现了新疆商税与全国税制的接轨,加快了本地商业近代化的进程,征收的茶税用于补充地方军费,对新疆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于匈奴社会性质问题的探讨,以往的学者大多简单机械地套用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或者认为其属于原始的氏族公社制、或者属于奴隶制社会、或者属于封建社会,还有的认为属于几者的复杂的结合体.通过对很多匈奴墓葬材料的研究,并结合文献的记载,对这一问题给以重新检视后可以看出,匈奴游牧社会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其社会性质并不适用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35.
牛润珍 《晋阳学刊》2011,(6):111-115
自齐桓公筑邺,邺址未变,其地即今古邺三台遗址。秦汉时期,邺在地理上对于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秦军据此攻赵,汉高于此置魏郡,东汉灵帝时为冀州治,曹操于此建魏都,邺成为北方中心城市。袁绍初治州城,讲究规整,奠定了邺内城外郭的基本格局。曹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街区呈棋盘状的邺城城制。  相似文献   
36.
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以儒教在近代中国的命运来考察传统与现代的转换,不仅对中国现代化的蹒跚历程予以诠释,而且对知识分子为何从信仰儒教转向共产主义的原因作了解答。本文试图对该书的论点予以评论和阐发,并对传统在现代中国的命运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7.
在英国宗教改革时期,亨利八世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危害王权行为,颁布了多部叛逆法,涉及投毒、保护王室婚姻和王位继承、"王位至尊"以及国王的统治能力等方面。这些叛逆法虽然较为严酷,却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宗教改革的发展。研究这些法律,将为认识英国宗教改革的发展历程以及英国王权的强弱嬗替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8.
清末革命风潮,以1903年为一高峰,这一高峰的形成,又与《苏报》案的推动密不可分。作为《苏报》的主笔,章士钊与这次事件的关系究竟如何,以往学术界虽有论述,但并不详尽。本文通过研读《苏报》和《苏报案纪事》等第一手资料后认为,章士钊入主《苏报》笔政后,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版面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迅速扩大,最后引发《苏报》案。章士钊之所以能够在《苏报》案中脱逃,主要受惠于俞明震,而俞明震之所以能够为章士钊开脱,同情革命、顾念情谊、事先规避及乡谊等因素均不能不考虑。事后章士钊编辑出版《苏报案纪事》,不仅为后人研究《苏报》案提供了珍贵资料,而且对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在环境意识自觉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公众逐渐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上,要走有效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经济之路;在文化建设上,要把低碳理念内化于碳排放技术革新、低碳制度创新及低碳生活方式转变之中;在生活方式上,要规制和抵制消费主义思潮,吸纳传统文化中的节俭主义思想以及新节俭主义思想,践行有益于低碳社会建设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