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8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4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清代,雇工人是低于凡人而高于奴婢的一个特定社会等级,其身份的界定和法律地位的确立历时漫长,颇有曲折,这一过程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尤其是清王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通过考察清代律例中雇工人身份界定标准的变化,并对雇工人与雇工和奴婢的异同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了雇工人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政治、经济和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性三方面剖析了清代雇工人法律地位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认为雇工人实质上是奴婢向良人转化过程中的过渡性等级,是前资本主义的不自由的等级的雇佣关系下的等级雇工。  相似文献   
62.
胡锦光  秦奥蕾 《河北学刊》2006,26(5):166-171
违宪是特定的宪法现象,其内涵是确定的。但在判定违宪与否的统一标准下,违宪的形态是多样的,如果以违宪主体为标准、以违宪行为为标准、以违宪作为行为为标准、以违宪审查的方法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形态。对于良性违宪与恶性违宪、直接违宪与间接违宪、广义违宪与狭义违宪这些中国宪法学研究中出现过的违宪分类方法,则应从科学、规范的角度进行再分析。  相似文献   
63.
从清末至民国前期 ,传统司法以欧、日体制为蓝本 ,开始其近代转型。在刑事诉讼法制领域 ,确立起检察公诉、四级三审、言词辩护等新式制度。此一时期的刑诉法制建设 ,涤荡封建法制残余 ,着意采纳欧日各国先进诉讼原则 ,其所定刑事诉讼程序 ,已大异于封建时代的旧法 ,彰显出融入世界先进文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4.
谈晓颖 《理论界》2007,(8):230-232
信用证结算方式因其具有银行信用作为收汇保证,在国际贸易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即便是这样一种公认较为安全和完善的方式也存在着漏洞,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信用证欺诈案件屡屡发生。信用证欺诈的产生是和信用证的内在缺陷、信用证的相关立法薄弱和国际贸易的复杂性等原因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5.
李喜蕊 《理论界》2007,2(12):92-95
18世纪的英国是离婚法改革的前夜。旧的离婚法顽固地的限制着人们的离婚行为,新式便捷的离婚习惯却逐渐成为被人们普遍认同的规则,这种在社会中衍生为社会所广泛接受的习惯法的广泛存在显示了大部分的离婚行为游离于国家法律之外。通过梳理18世纪离婚的国家法与习惯法,我们可以看到新旧观念的冲突和新旧力量的消长。并可以发现其所孕育的19世纪离婚法改革的必然趋势,体会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对立、妥协以及推动制度创新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66.
表决权在资本多数决的股东大会决议机制下分化为意思表达权和形成权两种性质各异的权利,其原因在于股东大会决议行为的特殊法律行为属性和特殊法律效力,在于股东表决的不同性质——意思通知和单方法律行为,并由此导致对一系列关乎股东表决权的制度的重新评价和审视,如表决权排除、类别股东表决、异议股东股份购买请求权以及资本多数决的决议机制等。  相似文献   
67.
仝蕾 《兰州学刊》2007,(11):108-110
宪法的生命在于宪法的实行,宪法的实行是宪法效力的外在表现,宪法效力是宪政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对宪法效力的研究关系到我国宪政体系的构建.很多时候我们仅将宪法效力归结为一句抽象的"最高法律效力"就匆匆了事,笼统含混地思考如此重大的问题,的确缺乏一种细致地划分目标、区分不同的制度功能以及确定它们之间复杂联系的耐心和决心.宪法效力分层是对宪法效力的立体研究,包括宪法效力的分类和由每一种分类导引而出的问题,遵循"原理-问题"模式,提出研究宪法效力的一种新方法,以求抛砖引玉,对我国宪法效力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8.
康猛 《兰州学刊》2006,(11):193-197
行政许可第三人的权利保障是行政许可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共利益的维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行政许可第三人权利被漠视、被侵犯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行政许可制度的不完善。这些不完善在保护行政许可第三人的权利方面,最主要体现为权利保障的界定不明确;行政机关不依法保护;权利的救济途径不畅等。  相似文献   
69.
近现代哲学经历了从绝对主义到相对主义、从主客体两元对立到主体间性的转向。本质主义哲学范式下,人们奉行工具主义的司法价值观,认为司法程序能够发现客观事实,实体结果存在绝对的公正标准,与程序截然分立,司法程序作为人们追求外在绝对公正的途径,不具独立性。哲学语言学的发展批判了绝对主义,指出诉讼中由于语言固有的不驯服性,程序的结果存在多种可能,无法找到结果公正的唯一客观性实体标准。为解决正当性危机,后现代哲学建构了交往实践理论以取代传统的绝对主义理性观,强调合法性来源于获得结果的过程是否通过了充分的沟通,这为主张程序对结果公正有决定作用的程序本位主义司法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法治的变迁     
姬朝远 《兰州学刊》2007,15(3):96-101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法治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历经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渐次进化过程.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一种制度安排、一种秩序状态、一种治国方略,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选择和秩序追求.现代宪政将法治之理论和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统一,为法治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实现模式,是现代法治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