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72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奥巴马政府继承了小布什政府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政策,在完成美国本土和东欧的反导部署之后,转向亚太特别是向东北亚地区扩展。亚太反导部署已经成为美国全球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以来朝鲜核导计划的发展,特别是2016年的两次核试验促使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使得东北亚国际关系和安全局势愈加复杂和危险,也给中国的安全与外交带来严峻挑战。中国有必要冷静分析和应对,从中美关系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2.
法律的效能取决于其法律设置是否契合于自身的法律目标.自诞生至数次修订,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目标一直是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在法律模式设置上,该大气法承继了传统的不法惩罚模式.然而,在大气法律关系中,政府与个人容易以"惩罚不法"交易"非法行为";并且,即使所有个体都守法行为,依然不一定能实现高质量的大气环境质量这一结果.因此,不法惩罚模式并不适合大气法,应当以更为合适的环境质量目标模式进行代替.环境质量目标模式是赋予地方政府以具体的大气环境目标,而将个体行为的规则设置与具体调控交由地方政府实施.环境质量目标模式消灭了义务人与执法者"交易"的空间,在个体行为调控上更为有效与科学,并且在现有的环境法律设置中已有雏形.所以,应当从大气法的法律理念、法律设置与政府责任等多方面贯彻环境质量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63.
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正当性,源于它是行政权与司法权相互配合从而履行国家环保义务、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实践.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应当立足司法实际需要,通过行政权与司法权在诉讼各阶段的合理配置,使行政机关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获得更高效的判决、更有力度的执行.为此,应当完善诉讼的提起与推动、判决的做出与执行等全过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4.
生态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利共生,而且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文化效应。在大公圩地域范围内,河蟹生态产业的发展使影响所及人群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社会,即以河蟹产业为媒介的地域社会。在这样的地域社会中,生态产业的发展成为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社会福利、社区生产生活、民间社会制度和亚文化的媒介。以产业为媒介的地域社会是对项目社会的理论拓展,揭示了产业发展中的社会文化议题,其本身也是重要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5.
论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取向——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经济学认为义务教育属于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义务教育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财政助推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以及政策实施机制是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机制.总体上看,尽管山东省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2005年之前有下降的趋势,但却始终保持在0.8之上,即均等化程度还是较高的,但存在供给差异.实现山东省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完善财政支持机制保障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山东省省级以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继续坚持多渠道筹资发展义务教育的战略思路;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标准化,推进城乡中小学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实施机制,教育政策适当向中西部倾斜,建立与完善监督机制,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6.
在普遍必然的层次上把握社会生活是思想家的自觉意识。在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中,人们获得天理的过程只能靠外在的格物,而主体直接体悟天理是不可能的。但要将外在伦理内化为个体德性,却并不取决于理的绝对性,相反却要求行为主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悟和转化并外化为德行。陆九渊的心理并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理学的内在矛盾。明朝的王阳明通过"心外无理"说,对个人的主体性从本体和工夫两方面做了很好的彰显和弘扬。  相似文献   
67.
环保法制定20多年来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因而表现出的内涵缺位、定位模糊、制度滞后,不断引发人们的质疑。所以,对该法的修改也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不断热议的话题。然而,在该法修改的前提下,对环保法的目标选择、价值定位都需要进行逐一的论证。从而使该法的修改充分反映当下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8.
在福岛核泄漏事件中,各种各样的社会行动者纷纷建构自身以应对核风险,这些建构自身的活动产生了行动主体间的交互影响。福岛核泄漏事件产生的风险互动成为重塑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激发了富裕社会以及自反性现代化对安全的强烈需求。福岛核泄漏事件表明,风险事件既是人类安全需求的对立物,也是安全建构的重要机遇,风险事件的反思和治理会使未来社会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69.
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建立了大陆架制度,要求沿海国应在批准《公约》生效十年内完成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目前,澳大利亚、挪威、阿根廷和英国等国在提交各国大陆架划界案时,先后对南纬60°以南地区的外大陆架提出了主张要求。自《南极条约》1961年生效以来,南极地区(即60°S以南地区)一直处于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的约束之下。南极条约体系是一个涉及国际南极事务众多方面的系统,对于维护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解读南极洲领土主张七国提交的大陆架划界案和有关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初步信息,跟踪研究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议的有关南极地区的划界案案例,分析了沿海国在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主张对南极条约体系法律地位产生的重大影响和挑战。  相似文献   
70.
海洋政策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政策是国家出于开发海洋或者保护海洋的目的,出台的一系列涉海的措施、办法、条例乃至法规总称,是有关海洋的公共政策。按其不同的标准,有其不同的分类。我国制定海洋政策的主体呈现多层次、多主体的特性,其海洋政策的制定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