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儒家民主主义者认为,如同现代儒家政治体必须从君主制转变到民主制一样,必须对儒家政治领袖的角色进行反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儒家必须摈弃传统儒家视野下的领袖观.尽管在现代民主儒学的新背景下,一些关键的儒家见解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新的意涵,但这些洞见的传统内涵依旧重要.陈祖为和陈永政在论证儒家强调领导力胜过制度这一观点上并无过错,但我们还应该重视那些儒家所依赖的用来培养和选拔贤德领袖的制度.儒家从未认为政治的运转可单独依赖于启发型的领袖,优秀领导力的运作依赖于一系列背景制度的支撑和推进.慈继伟认为儒家在深层次上是非民主的,但这一观点却恰恰能够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儒家必须向民主演进.儒家民主仍然需要政治领袖来扮演那些能够承继传统儒家领袖精神的角色,现代儒家需要通过拥抱人本民主,而不是民本威权主义,来解决传统儒学中的张力.  相似文献   
5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土耳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政治与外交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尤其在正义与发展党执政后,依托中东格局进入旧已破、新未立的转型之机,逐步形成中等强国型的外交战略。本文从土耳其所具有的现实条件和制约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该外交战略构想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53.
“気”字进入国人视野主要归因于新国货品牌“元气森林”过去几年的异军突起,并引发部分国人关于“気”字到底是中文还是日文的争议。有鉴于此,元气森林公司于2019年秋开始将“気”改为了“气”。这种争议其实并不只是一个语言学问题,还涉及国人对待中日历史恩怨的情绪和认知,以及民族复兴所处历史方位的大小历史观问题。文章通过详细回顾日文的发展史,发现日文本身就是中文结合日本地域特征而演化和发展的产物。当秉持这种宏大视野的时候,我们就能跳出近代以来经历落后挨打导致的部分国民狭隘格局和悲情心态,实现对上述争议的超越,并从中得出一些大历史观对把握中日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4.
55.
56.
潘蓉  肖河 《国际论坛》2020,(2):93-109,158,159
"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颇具改进潜力的理论机制,简单地批判和拒斥这一概念既无助于拓展对大国竞争的理论研究,也不符合对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现实的直观感受。如果用军备、冷战竞赛或者破坏性政策来代替战争作为因变量,"修昔底德陷阱"理论更是能够具备相当程度的解释力。不过即使如此,利用该机制来分析当前的中美关系时,仍然要仔细审视这对关系是否适用于该理论的关键逻辑--美国对中国的实力增长真正地感到恐惧。从政治心理学中恐惧的概念出发,结合美国国内的相关讨论、政策表述和对华行为,可以看出美国目前并未恐惧中国,其行为更多是为了追逐利益和声誉,其整体对华外交政策以"碎片化"和"追逐风险收益"为主要特征。这意味着"修昔底德陷阱"可能尚未在双边关系中触发。美国的对华政策的主要变化是将"规范"中国的重点从政治和安全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更多是其对冲战略的重心调整而非"质变"。"修昔底德陷阱"尚未触发的结论有其双重意义:积极而言,不必夸大美国的制华政策,激烈的经贸摩擦并不必然滑向"新冷战";消极而言,中美关系仍然有很大的恶化空间,如果持续互动不当,还会招致更具破坏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冷战后,南方国家的战略地位反而上升,本身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南北经济差距有缩小趋势。南北关系的重点将由政治关系转向经济关系,对话与合作成为主流。南北政治经济矛盾的焦点已相应地发生了转向。今后更多地表现为国际资金的分配、贸易摩擦和环保问题上的分歧与斗争。  相似文献   
58.
世界上的农业合作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大体上可以分为生产领域的和流通领域的两大类。后者,从广义的意义上说,不仅包括通过采购农业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来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服务的购销合作组织,还包括农村信贷、保险、生活消费等合作组织。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的不同,一般地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前者较为发达,在西方国家,后者较为发达。日本  相似文献   
59.
“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作为学科名称,与“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通常同义,并且与“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ies)相通。[1]在国际学术界,这几个概念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可以互换的。不过,在许多情况下,这几个概念的用法是有区别的。“国际关系”比较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interstae relations),而“世界政治”则含义更宽泛,既涉及国家行为体(actor),又涉及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全球政治”(global politics)。[2]…  相似文献   
60.
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经过由紧张到缓和、由对立到对话的历史性转变期,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东亚的政治经济形势将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东亚经济圈将呈现繁荣景象。 一、处于历史性转变期的世界政治和经济 1、东西关系由紧张转为缓和。1979年开始实行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苏联的知识分子阶层产生了积极影响。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之后,苏联也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国家进入了十月革命以来的历史性的转变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