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1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01.
社会和谐,是现时代一个最强劲的音符,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和美好心愿。然而,和谐社会的实现并非思想家在书斋里就能完成,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和谐社会建构的诸多元素中,有一个欲罢不能、悠远而又弥新的极其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102.
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是国外学者长期争论的论题之一。争论的焦点在于,马克思是否拒斥正义,马克思是否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非正义,共产主义社会能否超越正义,马克思是否反对分配正义。要厘清这些问题,只有在重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深入把握国外学者争论的实质,才能澄清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从而厘定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3.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既需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分配正义的价值支撑。《哥达纲领批判》的分配正义思想体现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之中。他重新界定了分配和生产的关系,开辟了一条从生产来理解分配正义的理论道路。马克思强调:分配正义问题的核心是生产方式,分配原则须随生产力发展而调整,共产主义社会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是不同的,实现分配正义的根本前提是废除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把握分配正义的阶段性特征,分步骤逐步推进共同富裕;夯实分配正义的物质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坚持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基本立场,实现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旨归的新时代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4.
围绕《日本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二战后日本社会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日高六郎是日本著名思想家、社会学家和评论家,在战后活跃于日本社会并频繁发表评论。日高始终保持着对和平宪法的关注,提出了“第九条”信号说及和平宪法二重性论,形成了具有人类主义及二元调和性特征的和平主义宪法思想。近年来,日本自民党政权致力于修改宪法,试图恢复军事力量,对日本乃至亚洲的未来将产生重要影响。研究日高六郎和平主义宪法思想,既可充实战后日本思想史研究,也有助于深化日本和平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105.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学者依据所谓威权主义理论来预测中国制度即将走向崩溃,意在论证中国的国家制度不具有可持续性.这种说辞恰恰说明这些学者不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性质和显著优势,不理解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因此"中国崩溃论"屡屡崩溃.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强大生命力的生成之所以具有合理的逻辑,就在于其真正的民主性、内生成长性、持续发展性、应对风险的韧性和坚持的物质性.在世界局势深刻动荡的背景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6.
107.
中原经济区共享发展的现实困境主要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不平衡、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不均衡、经济增长与利益共享不对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不适应。中原经济区共享发展的践行机制包括,创新供给侧改革和公有制壮大的物质增长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的发展机制是基础,厚植人力资本就业充分的权益保护机制是根本,建构和谐享有体面生活的社会保障机制是重点,健全注重民生人民至上的干部考核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8.
109.
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以历史、文化、价值观和共同理想为根基,感召个体形成连续一致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想象。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近现代历史,遮蔽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认识;贬低民族文化,模糊"我们何以成为我们"的认识;抽空共同价值观,混乱"我们是谁"的认识;虚无共同理想,动摇"我们去向何处"的信念。破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实质,增强文化自信,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从而提升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44-48
"资本—雇佣劳动"两极对立包含着劳动解放的内在诉求,消除这种两极对立的状况需要依靠无产阶级这一根本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雇佣劳动"两极对立关系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应该牢记社会主义的本质,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严防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开辟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