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89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317篇
社会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教育本身有一种非常广泛的意义。这种广泛意义的教育具有三个基本性质:(一)它关怀一个人的整全人生的那种善;(二)它要吸纳广泛的文化内容而融会成为一种观点;(三)它本身就是生活实践。以孔子与柏拉图为例,儒者的教育与古代希腊哲学活动所包含的教育都具有这种广义的人文教育的观点。这种观点的蜕变形式之一是"授人以渔"的人文教育观点。"提高素质"的观点似乎是好一些的看法。但这两种都远离了关怀我们作为人的整全人生的那种善的目的。儒者的和哲学的广义的人文教育观点可以容纳"授业"的专门教育的观点,但以所授的为有益于人的整全人生之善的真实技艺且具有真实拥有此种技艺者为条件。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儒者的教育和希腊人所看到的哲学活动的教育对我们作为人的整全人生的关怀的重要价值,并基于这种重估来澄清和校正各种专门人文知识与技艺的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
在应对国际和国内日趋复杂多变的多样性过程中,美国大学积累了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丰富经验。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分校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正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教学特点鲜明。本文在借鉴美国大学多元文化课程经验基础上,反思大学教育的文化使命,应重视我国大学教育"多元一体"的文化责任,立足国情和民族文化,提高多元文化课程教育的实效性,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多元文化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93.
面临全球化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思想的历史上,神话、宗教和科学都给出过对世界的解释,它们都曾占领过哲学的地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展开,世界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人类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神话、宗教和科学在这些问题面前无能为力.全球化世界及其问题需要哲学的反思.曾经被边缘化的哲学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面临全球化的哲学义无反顾地转向了全球问题,全球化成了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面对全球化世界,哲学可以提供只有它才能作出的解释.  相似文献   
94.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公民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依据,以自身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与理性认识.公民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走向文明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研究公民意识的形成特征、分析公民意识的形成规律,对于培育公民意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5.
对于传统分析哲学对主谓结构的逻辑分析方式,斯特劳森认为是粗劣和不充分的。因为从语法、逻辑的角度并不能说明主词、谓词度其关系,对语言和逻辑的说明只能诉诸于更基础性的东西。这便是他所谓的“描述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任务——揭示语言的形而上学基础,即概念图式。通过对日常语言中主谓词区分的特征层层深入地分析,斯特劳森引入与主谓区分相关的、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殊相和共相来揭示概念图式的面貌,说明语言与实在的关系。因而殊相和共相在其论述“描述的形而上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6.
任何一种社会价值体系都包含着某种最高价值,它规定并衡量着其他价值,因而也成为一种最高价值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运动和制度的性质,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并进而成为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观。它具有超越性、现实性和历史的生成性,既关照了人的现实存在,更为超越这种存在确立了应然性和可能性,这使得它与宗教终极价值观有着根本的不同。基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不是社会主义过程结束之后的副产品,而是社会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因而也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观。  相似文献   
97.
奥斯汀的语言分析方法是通过对语言各种用法之间的细微区别来说明这些用法的不同使用的哲学意义。对奥斯汀语言分析方法的理解,关键要看他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去分析具体的语词用法问题的。他对语言各种用法的细致考察,目的不是为了简单地说明字面上的意义,而是要表明,这些用法之间的区别反映了外在事实和世界中的细微区别。  相似文献   
98.
刘峰 《社会科学论坛》2010,(18):42-48,57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设计,只有在对启蒙的反思与重构中才能找到现代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他通过重构商谈伦理,诠释了道德的内涵,构建起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基础。依靠理性的信服力,通过主体间的交往理性,旨在达到一种自由的商谈。哈贝马斯对商谈伦理原则的践行即是如何达到商谈伦理的普遍化以及对现实道路的探索,以秉承启蒙理性的精神。而他所主张的交往理性的现实指向即是商谈伦理与普遍共识,也正是在这种商谈伦理所达到的道德共识中,普遍化原则实现了理性的统一性,使商谈伦理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99.
柏拉图为了解决当时雅典城邦公民只顾自己的现实利益,而普遍缺乏对城邦的责任感这一现实问题,在《理想国》中建构了一个理想的城邦。这个理想城邦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以所有公民都认真履行其城邦责任为基础。柏拉图从城邦产生和繁荣的角度论证了公民履行其责任的必要性,并将个人责任视为城邦幸福和个人幸福得以实现的基础,从而为城邦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0.
张秀华 《齐鲁学刊》2005,(2):125-128
既有的工程观可归结为六条进路或导向:技术哲学导向、专业工程导向、一般工程学导向、工程思维方式 导向、工程哲学导向和社会工程导向。这些研究的哲学范式主要囿于知识论,对工程的生存本性和特质未能予以应 有重视。为此,还应立足于生存论来解读工程,使工程成为属人和为人生存的工程,进而揭示工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