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先秦史官是一个处于动态演变中的群体,史官职能经历了激烈的演变分化.以太史为代表的先秦史官的职能的演变,直接促成了后世所谓"史记"的出现,这主要表现在先秦史官的演变加速了学在官府局面的瓦解,促进了学术与政权的分立,在史官学术积累的基础上,代史官群体而起的诸子成为先秦"史记"的创作主体.  相似文献   
52.
依托2011年我国民航航段生产数据,提出了支线航线的界定标准,进而分不同支线航线属性和不同机场两个层次,梳理总结了我国民航支线网络的分布特点,表明干支客运航线是支线航线的主要类型,年旅客运输量能否突破5~10万是干支客运航线发展的重要节点;西北、华北、西南、华东地区的支线网络主要服务所在地区,而东北、中南两个地区的支线网络主要辐射临近地区;除北上广以外,对于支线航线数量在10条以上的干线机场,其支线网络的发展应加强航线的连通性,并更加注重挖掘区域内部的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53.
张元济先生对"家国"与"国家"的理解与他的人生取向直接相关。他希望在美好的家园上有一个健全的爱民的政府,基于"有益于人,一己之身名可勿爱惜"的精神,他致信沈曾植,希望沈能鼓动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行光绪所颁布各项新政;他与汪康年谋划刺杀慈禧;他鼓动盛宣怀推翻清廷。诸事未成,张元济离开政治,一心于出版,将其爱国情怀贯注于他出版的教科书内容中。  相似文献   
54.
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关键源动力.解放思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前提.对外开放通过推动中国经贸体制与国际接轨,成为引领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决定性力量,并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巨大受益者.当前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面临四大挑战:中国与三大经济体之间经贸摩擦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疫情叠加中美贸易争端,加速全球产业链重组;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产业面临国际双向挤压;高水平开放滞后的弊端集中显现.对此,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五大战略对策:以新一波解放思想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积极务实妥善地处理与三大经济体的关系;营造透明、一致、可预测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行制度型开放;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5.
华胥氏的历史传说与考古文化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胥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伏羲氏的母亲。其实,华胥氏是氏族或部落之名,“华胥氏”就是“花须氏”,亦即“花芯氏”,即崇拜“花芯”的氏族部落。该氏族部落首领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始祖之一;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彩陶以“花叶”纹为主,应是华胥氏族的主要后裔;甘肃秦安大地湾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中,出土的“华胥氏”女神像说明该类文化居民也是华胥氏后裔,为“华胥氏”是华夏民族的共祖提供了依据;蓝田是古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华胥氏后裔的繁育之所。  相似文献   
56.
徐龙国 《殷都学刊》2011,32(1):33-38
一、引言 2009年末至2010年初,关于河南安阳西高穴东汉大墓是否为曹操高陵的问题,成为社会街谈巷议的热点,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2010年1月1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上,考古发掘人潘伟斌向学界介绍了发掘情况及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57.
对于六朝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年来学界尤其关注江南开发史的研究,六朝是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有关六朝的诸多历史问题,使得学者们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探讨,成绩巨夥。但对于史学发展研究方面,则明显投入精力不足。截止上个世纪90年代,曾陆续出版了几部有关六朝  相似文献   
58.
武王克商年代,是中国古史研究中的难点,也是这次“夏商周断代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对《史记·鲁世家》所载各位鲁公在位年数的研究,证实从鲁伯禽即位至真公十四年之年数为203年,真公十四年乃西周共和元年,亦即公元前841年,故伯禽即位当在公元前1043年。根据《召诰》、《洛浩》所载历日的考证,成王元年当在公元前1042年,而武王克商后只在位二年,故武王克商当在公元前1044年。  相似文献   
59.
发现于陕西城固、洋县一带的以等腰三角形宽短援青铜戈为代表的商代考古遗存表明当时的蜀境包括陕南汉中地区。蜀文化不仅达到了大巴山以北,甚至也延伸至秦岭北麓周边一带。陕南城固与秦岭北麓周边一带在文化上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佐证了史籍所载的往来于秦岭南北的主要通道——褒斜道的重要作用。随武王伐纣的应是居于巴山以北陕南的秦巴山地一带以及后来向北过秦岭的早期蜀文化之人。  相似文献   
60.
张显清 《河北学刊》2008,28(1):63-67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社会是缓慢发展的还是停滞不前,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自身能否滋生近代因素,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中外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些争论,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历史面貌、发展走向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和革命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而争论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明清之际的人们常说,晚明是一个"乾坤迸裂"的"极乱世界"。晚明社会发生了巨变,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那么,晚明社会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性质是什么,走向哪里,究竟遇到了什么障碍,它是不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这些都是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为此,《河北学刊》与中国明史学会组织了这次《晚明社会变迁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专题讨论,以期通过学术争鸣和互相切磋,将这一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