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92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总体上的趋于保守,折射出时下修法热议背后的隐忧。为了增进修法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应当超越技术之争,揭示修法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并寻求相应的消解之道。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诞生、嬗变的历史进程和面临的转型社会背景上看,需要坚持一种修法的变革观;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上看,需要倡导一种修法的整体观;从行政诉讼本土问题破解的域外智识来源上看,需要推崇一种修法的开放观。经由多元主体之间平等、全面而有效的论辩,行政诉讼法修改有望获得最低限度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72.
7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律方法论研究在体系建构、知识创新、思维方式升级及法治话语塑造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步。方法论已经成为中国法理学的重要内容。法律方法论研究还逐步确立了法律思维规则在法治建设中的构成性功能;对逻辑的重视正在型塑与法治相匹配的法治思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的体系建构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新中国70年的法律方法论研究可分为:全面向苏联学习的阶级分析法学;向欧美学习推理、解释方法的技艺法学;新时代在中西结合基础上建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与法治话语的法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现有的法律方法论研究主要是对西方法学知识、原理、方法的继受性整合,研究成果的借鉴成分较多,原创性以及对中国问题的深入度不足。  相似文献   
74.
关于"互联网+"的规制,存在规制文本设置条件限制、规制手段刚性强硬、规制理念亟待调整等问题。目前政府规制的滞后性难以回应"互联网+"的发展,政府规制的干涉性难以激发"互联网+"的活力。对此,可以多中心理论为基础,从规制主体多元化、规制工具辅助性、规制手段柔性化三方面形成"互联网+"发展的制度化构想。  相似文献   
75.
76.
《东岳论丛》2021,(1):164-171
《民法典》人格权编对精神性人格权采权利规范与行为规范两种规制范式。姓名权及肖像权的规制范式系典型的权利规范,而名誉权、荣誉权的规制范式系典型的行为规范。从个人信息的角度观察,不同权利采不同规制范式的根源在于是否存在识别符:存在识别符的,则不特定人能明辨权利人的自由领域,有明确的行为预期,可采权利规范;反之只能采行为规范。因此,隐私权也应当采行为规范,不能将第1033条中的“同意”理解为一种积极权能,而是一种被害人允诺。两种规制范式区分的原理亦可贯彻到新型人格利益的保护中:私密信息的处理,特殊名称、声音的保护以及其他新型人格权益的保护也要因是否有识别符的存在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7.
我国现行法上对"孤儿作品"缺乏完整的制度设计,仅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3条中对此有所提及。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对"孤儿作品"的范围、在使用前的勤勉查询义务的具体标准、使用费用模式及费用归属存在争议。因此,应将"孤儿作品"的范围限定为已经发表的作品,不能将特定类型的作品(例如摄影作品)排除在外。应尽可能量化勤勉查询义务的具体标准,避免自由裁量权过大,确保同种情况得到相同的处理。对于没有作品原件的所有人的"孤儿作品",其使用费用应向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专门机构(如著作权保护基金)缴纳。"孤儿作品"的勤勉查询义务,应当由使用人承担举证责任;对于使用费用的证明责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由使用人承担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78.
<正>绿园的花开了。大朵大朵的玉兰,坠在枝头,映着浅蓝的天,更是纯洁无瑕。如同我们,可爱得有些笨拙。北京的春天,除了偶尔会有一场卷天覆地的沙尘暴,大多时间还是比较明媚的。春天的北航也终于开始显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来。北航的气氛似乎一直有些沉闷,好多同学都这样埋怨着。不知是年轻的我们被残酷的高考磨灭了激情,还  相似文献   
79.
马长山 《江海学刊》2015,(3):129-137
近年来,一些"舆情公案"大都带有超越于司法机制本身承载力的浓重制度指向。通过对"唐慧案"的细致分析,可以看到公众舆论对"英雄母亲"的集体想象与悲情塑造,展现了劳教制度之"恶",并演绎出一个"以命抗争"的维权"标本"。但随着"英雄母亲"的真相反转与角色裂变,则带给了人们更多的理性反思与学理检讨。无论如何,舆论"陪审团"的制度诟病、意义放大与变革支点,难免使个案具有了太多的制度承载而形成司法之累,危及司法公正与司法公信,这需要通过深度的司法改革来予以消解和克服。  相似文献   
80.
王永杰 《南都学坛》2011,31(2):101-105
庭前准备程序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这一程序在我国并不完善。确有必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司法实践情况,对庭前准备程序予以重塑,以保障被告人人权、实现程序和实体公正,达到"公正、有序、高效"的目标。需要成立庭前准备庭或在立案庭中设立庭前准备组,由专门的庭前准备法官负责庭前准备阶段的程序性工作;需要建立庭前区分被告人对指控有否异议案件的机制;需要建立庭前明确案件争议争点的制度;需要在一审、二审对关键证人的不同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