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3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52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社会主义法制协调发展是社会走向法治的必由之路。本文对我国目前刑事立法种种不协调现象,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刑事立法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刑事立法与外部关系及刑事立法本身内部关系的协调发展。作者还指出改变刑事立法不协调发展的措施,如刑事法律的编纂,合理限定刑法修改的职权范围,改进刑事立法技术,增强立法透明度等。  相似文献   
632.
本文通过悬置哲学"同一性"的实际性存在,以哲学合法性存在的"目的"规定论证了哲学"同一性"的规定性存在.并且借对"‘形而上经过'不可超越"的强调,否定了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合法性危机的假想.而通过"同一性"对法哲学在法的形而上学抽象上的伸展的"实证"检讨,使"同一性"在"实践"上获得了肯定.  相似文献   
633.
肉刑是古代东方刑法中的主要刑罚之一 ,被适用于许多犯罪。在古代东方的肉刑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古代东方国家确立肉刑的指导思想不尽一致 ;古代东方的有些肉刑与其他刑种合并成为一种新的刑种 ;这一肉刑还与其他肉刑、刑罚、制裁方式一起使用 ,从而增强了处罚 ,导致了一罪多罚的结果 ;有的古代东方国家规定 ,肉刑可与其他制裁方式选择使用 ,在有些情况下 ,它也是一种可选择刑 ;古代东方是个等级社会 ,低身份者往往是肉刑的适用对象 ;有的古代东方国家对肉刑的执行作出过规定 ;有些古代东方国家存在法外肉刑 ;肉刑曾在有的古代东方国家遭到过严厉的批判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 ,古代东方肉刑开始被改革、废用 ,从此东方的刑罚开始迈向一个新的文明阶段。  相似文献   
634.
礼治与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以此为核心建立的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治国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不同的,在现代国家,法治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的水平和程度。中国是个崇尚礼治的国家,深入人心的是礼教。因此,如何在礼治传统深厚的国度里实现法治的转换,如何将中国悠久的礼治传统的负面性转化为现代法治建设的积极因素,是中国实现法治的首要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5.
诉讼调解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蕴涵。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民事诉讼调解经历了从一度过热到渐渐趋冷,然后又走向重兴的“U”字形过程。在这中间有许多可以认真总结的经验,也有许多引人思考的问题。但从国际司法界的发展大势来讲,调解,即ADR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采纳和接受。ADR即英文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的缩写,其字面意义为“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也可以根据其内容实质意译为“审判外纠纷解决方式”或“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法院外纠纷解决方式”等。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探讨和摸索ADR的实践经验,原则是既将非诉讼解决纠纷机制引入民事诉讼程序,强调调解作为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的地位,同时又不使其偏离法治的轨道。当前,无论在现实层面还是在法理层面,诉讼调解一直是中国法学界和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一个至今仍有争议的法律问题。各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都在不同程度上深化着人们的认识。应当说,理论探讨可能对司法实践产生影响,司法实践同样也会推动理论的发展,这或许正是从事学术研究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636.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私法发轫于13、14世纪的欧洲大陆。从公元13世纪到18世纪,国际私法处于“学说法”时期。作为“学说法”的“法则区别说”,是现代意义上国际私法的最早形态,统治欧洲整整500年。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西方国际私法逐渐摆脱了“法则区别说”的桎梏,欧洲和北美呈现出国际私法理论界“学派林立,名家蜂起”的景象。与此同时,在立法上出现了制定成文的国际私法  相似文献   
637.
劳工神圣与贸易自由——WTO劳工标准之争及其法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自由化在给全球带来利益的同时, 也给广大劳动者带来挑战, 而各国劳工标准的差异也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发达国家是贸易与劳工标准之争的始作俑者。他们一方面对低劳工标准的国家采取单边劳工贸易壁垒措施, 另一方面主张在 W T O 体系中缔结 “社会条款”, 协调各国劳工标准, 并以贸易限制措施为执行工具。这些举措和主张都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本文评价了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标准的相互关联及其国际争议, 深入分析单边劳工壁垒与现行 W T O规则的抵触, 探讨了 W T O 纳入社会条款的主要法律问题。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 提出作者看法  相似文献   
638.
权利冲突是权利之间的冲突,是权利与权利的一种关系,而非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支配资格,这种支配性具有对应性,即权利被特定主体支配就排除了其他主体对该客体的再行支配。同一客体若被不同主体支配就意味着会发生冲突。作为法律现象的权利冲突,要符合一定的构成要件:一方面要有权利的合法存在,此乃权利冲突的界定基准;另一方面要主体的多元化和客体的一元性,这是权利冲突的主客体条件。同时具备上述两方面条件,方能构成“权利—权利”的冲突。  相似文献   
639.
从时间的似真性和隐喻性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汉语和英语在时间上的异同.说汉语的人是基于客观真实时间顺序和主现想象时间顺序来构建其句子和概念的,其时间表述多为似真表述方式.英语里虽也有某种程度的似真表述,但说英语的人更多的是依据形态语法和抽象原则来表述时间关系的;时间的隐喻表述在两种语言中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源于不同文化的价值现和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640.
网上仲裁具有与传统仲裁不同的特点,因此适用现行的法律制度调整网上仲裁,面临一系列法律障碍.解决这些法律问题,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也需要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包括对国际公约与国际性文件进行扩大解释、参照援引或修订,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予以类推适用等,更需要对原有模式进行突破与创新,如以自动执行模式、业界自律机制和网上法庭来执行网上仲裁裁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