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葛西善藏是日本传统私小说的代表作家,“真实性”是其作品的典型特征之一。他所追求的真实,根本上在于自我心境的真实表现。葛西善藏通过对故事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虚构与夸张,穿插运用暗示、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研究葛西善藏小说创作中虚构的表现、作用及其虚实相间的艺术风格的成因,对于阐释日本私小说与虚构性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对等”与翻译研究如影随形,源于人们对“原文中心论”的固守和对“语言对称性”的误解,以及翻译理论一致性的需要。翻译实践说明,在语篇宏观层面上,言内意义与言外意义二元统一,但在翻译时有时无法兼容,幽默语篇即是典型例证。因此翻译对等不必“面面俱到”,而应视不同的语篇,以实现翻译目的为宗旨,有所取舍与侧重,方能避免“因小失大”。  相似文献   
33.
为了厘清“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与“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的渊源关系,借助语料库工具,逐一检索分析葛传椝最初提出China English概念时所列举的汉英译文例证,发现多数译文依旧属于传统意义上的Chinese English(中式英语),并非与之相互对立、泾渭分明,因此推翻了这一界定。然而,鉴于China English一直被后人直译为“中国英语”广为沿用,且长久以来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演化,导致不少学者出现概念混乱和无谓争论,因此,这一概念无法废除,而宜重新界定为“原生英语与中国语境相结合形成的、在形式和(或)内容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派生英语”,如此方可终止这一乱象。  相似文献   
34.
“貌似”作盾言结构的功能语言学分析,认为“貌似”属于新用法,其聚合义体的层级空间化的形成是以构词元素结构相对松散化为代价的,其去模糊化功能蜕变成了模糊化功能。  相似文献   
35.
文章全面介绍了当代语用学指示语、会话含意、言语行为、预设、会话分析、关联理论、语言顺应论、语言模因论等理论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国内语用学教材较少介绍的语言顺应论以及教材中尚未见介绍的语言模因论,并对各大理论在国内的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集中介绍和梳理,以期能使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36.
书法教育者要善于挖掘书法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因素,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的教育和艺术修养的熏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书法教育中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37.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中的一个中心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对母语迁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汉语阻碍英语的负迁移作用方面,而大多忽略了其促进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本文基于普遍语法和语言共性等理论,指出汉语与英语在语音、语汇、语义和句法等方面的共性,试论汉语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8.
在汉语及其方言中,闽南方言是接受外来词历史较久、数量较多的,并且牵涉到对不同语言(古梵语、东南亚诸语言、英语等)的借用。闽南方言引进外来词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汉、唐、宋)的对古汉语外来词的保留,中期(元、明、清)的南洋马来语、他加禄语和泰语等的借词,以及现当代的来自英语等的外来词,对它们从借入时间和属性类别上加以归纳分析,可为闽南方言在长期的语言接触过程中所吸收的外来词作一个跨文化角度的综合叙述。  相似文献   
39.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现代外语的教学与实践正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选择学习需求、学习资源、学习风格和学习评估等几个环节进行具体尝试,提出把多元智能理论有机结合到外语教学网站中的设计思路,旨在使网站更加能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和因材施教的特点,同时使学习者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智能来发展语言智能,实现语言能力的有效提高和自信心的切实增强.  相似文献   
40.
日语中存在大量的异形词,这些异形词的形成与日语对古汉语词语、文字的借用有很大关系。通过对中日的各类古辞书进行考证,发现古汉语用字之异体字、同源字、通假字、古今字及同义词等,伴随着历史上的汉字东传一并被日语借用,造成了使用上的混淆,形成了大量的日语异形词。根据日本人对异形词用字的取舍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把握、理解日本民族对汉字的接受和认知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