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不同语境下的宽容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关于自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张力中,宽容作为一种个人生活态度和社会实践方式,理应成为自由得以实现的前提。在前现代社会,宽容作为保障自由实现的功能性存在,仅被限定在个体道德领域;资本主义社会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却使不同阶级、种族、集团之间的歧视和不宽容趋向物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宽容被视为一种相互性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为自由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实现奠定了基础。在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要构建宽容环境、促进自由发展,就需要塑造个人宽容人格,增强社会宽容共识,安排相关规则制度。  相似文献   
172.
朱熹释"义"为"心之制,事之宜",并认为"善善恶恶为义;"其"利"则有"自然之利"与"贪欲之私"两个层面的涵义。在"利"的"自然之利"的意义上,"义"即"利",两者有着高度的统一;在"贪欲之私"的层面上,"义""利"的价值诉求则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因此,"义""利"之间乃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而就朱熹的义利观所具有的超越历史局限性的普遍意义而言,它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3.
朱熹的礼治思想正是“后王安石时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体现。其中所蕴含的政治哲学理念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1)德礼先于政刑又不废政刑的为政原则论;2)严正而不失温情、强调君礼臣忠的君臣关系论;3)主张“与民同乐”、“以民为本”的君民关系论。总而言之,朱熹的礼治思想是两宋时期“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哲学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4.
朱熹的礼治思想正是"后王安石时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体现。其中所蕴含的政治哲学理念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1)德礼先于政刑又不废政刑的为政原则论;2)严正而不失温情、强调君礼臣忠的君臣关系论;3)主张"与民同乐"、"以民为本"的君民关系论。总而言之,朱熹的礼治思想是两宋时期"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哲学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5.
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预示着人类进入一种不确定的生存状态,它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科学技术所造成的。反思技术风险,就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它是一个涉及知识、政治等的系统工程。防范技术应该在知识的建构中来防范,技术风险应该在新政治文化的建构中来规避。  相似文献   
176.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通过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传统,创造了一种以人的实践、行动为核心范畴的实践哲学.它虽然没有像经典马克思主义者那样思考实践的基础和源泉,但很多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仍然秉承了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原则,并赋予了实践概念以新的、不同的意义.然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自身演进过程中,不仅经历了内在的批判和重建,而且也遭遇了外在的挑战.由于它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初衷,不断否定自己的前提,结果在面对挑战时无力重塑自身,甚而走到了对手的逻辑上,使自身存在陷入危机.这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困境.如果这种实践哲学还有出路,就需要将革命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将文化批判与经济分析结合起来.重塑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77.
论虚拟思维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思维空间是人类思维自己所编织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只属于自己的人类小宇宙。传统的思维空间主要是概念性的逻辑空间,它为人类思维的想象力、抽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翱翔的场所。有别于传统的“概念之网”, 现时代的虚拟思维则是数字化的构成与表达,由01所形成的“数字之网”,不但具有新颖的表达方式与构建方式,而且实现了思维的感性外化,是人类思维空间的又一次升华与飞跃。在此,虚拟思维不仅仅是人类的思维中介,而且生成了一个全新的、感性的客观世界。换言之,当代数字化时代的根本内核便是人类思维小宇宙的一次“大爆炸”与“感性化”。  相似文献   
17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