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17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1115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笛卡尔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怀疑到只有“我在怀疑”这一当下最后的怀疑而不能怀疑为止,发现我在怀疑以我的存在为支撑点,由之而得出了哲学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站在现象学的立场上来看“我思故我在”,由于笛卡尔自我的经验化、实体化,笛卡尔的“我思”还没有达及自我的意会之知,不具有自我明证性的“是者”,近代哲学确实性的支点动摇了。萨特以“反思前的我思”来置换笛卡尔的“我思”,就是认为“我思”不是原初意识,不是那道始源性的“光”,没有回到事实本身、回到人与世界的最初关联。  相似文献   
992.
“可能世界”概念在模态逻辑语义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但这个概念本身的定义问题,却仍然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一般说来,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接受此问题的预设,即认为“可能世界”概念是可以定义的,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另一种是根本否定此问题的预设,即认为“可能世界”概念是不应该并且不可能定义的。我认为,“可能世界”概念并非是不可定义的初始概念,但现已给出的若干定义却均有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993.
自然观的变革林德宏一纵观大约两千年的自然观研究,虽提出了许多观点和学说,但具有根本性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往的自然观以研究天然自然为主,主要是研究人类出现以前的自然界,不同人发生作用的自然界。这种研究表明先有自然界,后有人;先有物...  相似文献   
994.
在现行的逻辑学教科书中,都断定逻辑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而不是两个或多个新的判断.一般辩证逻辑教科书,依然未跳出形式逻辑上述规定的原则.例如有的辩证逻辑专著说:“辩证推理是依据辩证思维规律进行的前提或结论为辩证判断的推理”.这里虽然没有指明结论的量,但一般都只是指一个新判断,即一个结论.我认为这是不够的,辩证逻辑推理不同于形式逻辑推理的特征,除了从质上看,前者是依据辩证思维规律,推导出新的辩证判断以外,还有一个量的特征,这就是:从一元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导出一个以上的,彼此有别的多元辩证结论.所谓“一元前提”指的是一个辩证判断或多个辩证判断组成的一个辩证前提;所谓“多元结论”是指从一个辩证前提依据辩证思维的逻辑规律和被推断对象自身的辩证规律,能够必然地推导出一个以上的、彼此相异又相互统一的辩证判断或结论.本文就是要论证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995.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从逻辑到逻辑的理论预设和思辨体系的构架,而是邓小平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时所体现出的指导实践的功能性。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方法论上实现了四个方面的突破: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出发点上,实现了从理想状态的"应该"来设定某种社会主义标准模式到从中国国情来说明现实的社会主义能够"是"什么的根本性转变;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价值取向上,实现了从离开效率谈论公平到为实现真正的公平创造现实基础的根本性转变;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从注重与资本主义对比中确定社会主义规定性到在社会主义的自身发展中寻找生存依据的根本性转变;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思维特征上,实现了从对社会主义结构性的静态思维到对社会主义进行功能性解释的动态思维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从 6个方面论述了周恩来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一是关于摆正教育的地位 ;二是关于办好基础教育 ;三是关于发展职业教育 ;四是重视成人教育 ;五是关于保证教育质量 ;六是关于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97.
国外统计科学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评述了当前国外统计科学研究的内容、范围、特点、热点及趋势。进而指出我国的统计工作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统计科研的重要作用,简介了当前我国统计科学的几个重要研究领域,如统计体制、基本原理和方法及边缘交叉学科等,得出统计科研要与统计实践相结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8.
在马克思逝世 12 0周年之际 ,回望一个多世纪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出场路径 ,这不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史问题 ,而且是一个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具有启迪意义的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实质上是一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的解放。因此 ,我们组织了一批专题文章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以此一方面唤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另一方面纪念这位给人类带来解放火种的世界巨人  相似文献   
999.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内在逻辑进程中,主要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始终。通过对青年黑格尔和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比较分析可知: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劳动概念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概念,唯物史观的形成就是一场围绕《精神现象学》中的劳动概念所展开的争论,作为这场争论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精神现象学》中的唯心主义历史话语的批判、吸纳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00.
人的本质与大学生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揭示人的本质的基本特点与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强调要从人的本质出发 ,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大学生通过社会化完成下列任务 :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塑造和完善自我、不断建构人的本质 ;传递社会文化、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的本质的健康成长 ;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拓展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