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00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367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债务国发动的主权债务重组程序可能会引发其对国际投资协定中公平公正待遇条款所规定的条约义务的违反。依照各案仲裁庭宽松判断的标准,除了单纯主权债务违约外,当东道国发动主权债务重组程序时,几乎都可能因违反公平公正待遇而产生国际法责任。公平公正待遇允许仲裁庭在投资者与东道国的利益之间进行全面的司法平衡,债务国存在违反公平公正待遇的可能,但同时也存在免除责任的空间。阿巴克莱特等诉阿根廷案的债券持有人主张阿根廷的债务重组行为违反了意大利——阿根廷双边投资协定项下公平公正待遇条款,构成征收。仲裁庭对此案的裁决将首开主权债务重组之国际法责任认定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2.
自由、平等、秩序、效率是户籍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表现。但自由与秩序、平等与效率之间也存在着价值目标冲突需要人们进行选择,我国户籍法律制度的演变体现了这种冲突和选择。以1958年、1978年为节点,我国户籍制度变革分别经历了自由迁徙时期、严格控制时期和渐进改革时期,价值取向也由原先的注重秩序、效率到更加注重自由、平等的人权保障。当下新一轮的户籍改革仍然存在公民自由迁移的障碍问题、剥离户籍背后利益引发的公平问题,需要沿着以正义为价值取向的改革路径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3.
指导性案例适用方法的定位失准是造成制度预期与实际效果形成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判例法的经验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当前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方法与传统司法办案方法有高度继承性,但不符合案例指导的本质特征。指导性案例适用方法的革新应重点从三方面推进:要旨法条化与案件事实细化间的配合,为准确把握案例提供前提;肯定类推作为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基础方法,正确把握和适用类推的度;发展区别技术,防止对"目的论"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4.
终端数据作为驱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核心资源,引发了终端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诸多问题。细究现行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处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具体的规范指引缺位、信息处理的核心制度即知情同意规则难以适应、数据加密技术评估标准未确立等问题直接导致其在实践中面临监控用户行为、用户信任缺失和存在博弈侵权可能等困境。文章认为立足相关的法律与实践,以利益平衡与激励促进合作的思路,应当在量化隐私损失和服务质量之间权衡的基础之上,尝试构建基于场景的动态知情同意+经济激励的信息收集模式以促成双方形成新的合作,提出现行法律制度的应然设计,以期为确保车主隐私及个人信息安全、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稳步发展提供智识助力。  相似文献   
105.
跨境数据流动对国际贸易活动具有积极意义,却因牵涉国家安全利益而面临规制的需要。梳理跨境数据流动国际规则的发展历程,发现数据流动自由与国家安全保护之间的竞争始终存在,两者之间冲突的平衡与一国有关数据保护的国内规则密切相关,如何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的同时不减损国家安全利益,成为国内规则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重要关切。具体到我国,RCEP的签署和CPTPP的申请进程,对我国数据保护规则提出了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相适应的要求;现行具体规则规制的不足与网络空间主权理论引发的冲突,使数据保护陷入规制不足与规制过度的双重困境。我国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体系应被进一步完善,例如以专业机构认证代替行政控制、类别化处理跨境数据,以及在互信互认基础上构建国家统一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06.
对情势变更原则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大陆地区现有的关于情势变更原则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在基本内容上相互重复,它们不仅还基本上是停留在台湾学者史尚宽先生在五十年代就已经取得的相应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上,且存在于其中的某些学术观点还是错误的。这些研究成果均未揭示各国法律中的这一原则在内容上的差异:有的既授予一方当事人合同变更权又授予其合同解除权,有的则仅授予其这两种权利中的一种;对于这两种权利有的规定当事人只能通过司法程序行使,有的则规定其可以直接行使。这些研究成果并未涉及对这一原则中的合同变更权的专门研究,但这一权利却对大陆法系合同法理论的科学性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7.
具有较强表征意义的文化财产,能否像"普通物"一样进行交易,是困扰各国的难题之一.国家对文化财产的态度,以及衍生的相关法律体系,决定了文化财产最终的交易规则.文化财产因其有别于"普通物"的特性,导致单一的交易规则难以驾驭财产权利的转移.因此,在研究文化财产的交易问题时,需要考量其规则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08.
私力救济虽被大众认为是不文明、落后的纠纷解决方式,可却是早期社会主导的,在文明国家广泛存在而且为文明人和文明机构利用了几千年之久;现今日益发达的法制化社会,许多国家大力弘扬非司法方式实现正义。换言之,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私力救济曾经、现在、有可能一直并将永远存在,所以有必要正确认识私力救济。文章从法理学层面上论述了私力救济这种纠纷解决方式,并从法治角度谈了构建私力救济的必要性,此外还侧重从民事方面谈了应当如何架构私力救济。  相似文献   
109.
在当下中国,民生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民生保障的内涵远大于社会保障,具有公共性、社会性、普遍性、公平性等特质.民生保障财政资金困境的突破、民生事务的可分解性、"新公共管理"浪潮的推动,是促使民生保障民营化的重要动因.民生保障的不同领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凭单制等形式民营化和政府撤资、政府淡出等实质民营化的路径.但是,民生保障民营化绝不意味着国家义务和责任的彻底解除.政府在民生保障民营化后虽不负执行责任,但要担负起"保障责任"与"网罗责任",这一责任变迁体现了公私合作完成公法任务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0.
以三权分立思想作为审判权独立的根据在理论上存在不足,三权分立不是法治社会的标志,我国的审判权也不同于西方的司法权。我国的审判权包括普遍意义上的裁判权、具有自身特色的调解权、行政角色浓厚的判决执行权和在政法委统一领导下的政法委决议执行权。从制度功能来看,裁判权、调解权基本等同于司法权,是审判权独立的主体,并且为了防止法官以判逼调,调解权应当独立于裁判权。裁判执行权、政法委决议执行权因不具有居中裁判性质,不是审判权独立的内容。要求审判权完全独立是脱离了中国国情的空想;以审判机构的独立代替审判权独立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没有独立地位法官的审判程序将无法克服程序内在的缺陷。审判权独立应当是具有独立地位的办案法官、办案程序与办案保障三者相结合的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