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52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风云突变,全球治理调节机制运行失灵、体系发展严重失衡,人类赖以生存的现代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和挑战。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依然是正确认识世界变局、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思想武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生成性逻辑的学理审视,必须完整准确地梳理其结构脉络的基本走向、整体架构和谱系图像,这是勃发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当代阐释力灵魂、彰显其价值意蕴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作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
43.
马文武  李中秋 《创新》2016,(6):113-122
运用CHNS数据,采用实际匹配法,对我国过度教育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存在过度教育现象,且从时间上有不断增加趋势,筛选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过度教育的发生。此外,不足教育相伴发生,但处于下降趋势;城市居民过度教育发生程度高于农村居民,且城市居民过度教育发生集中在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中,而农村居民过度教育发生集中在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职业,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城乡居民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不均等,这是今后政策实施需要重点考虑的地方。  相似文献   
44.
45.
将历史唯物主义与文明间力量变化、互动关系等放到一起研究就会发现,在中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足以彰显中华文明的视域以应对异质文明的侵伤.这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化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此构建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视域融合的地基.这样既有益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同时又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46.
建立有效的政治沟通机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我们必须把政治沟通作为协调各方矛盾冲突、维护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本文简要阐明了政治沟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结合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指出政治沟通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完善政治沟通机制给予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7.
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之际,社会的各种经济政治矛盾交织在一起,基层社会作为中国的底层社会,是矛盾冲突的多发区。本文以笔者曾工作经历的M县B镇"1.12"群体性事件为分析对象,对事件中个别群众的政治心理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有效预防控制地方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8.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对城市社会组织化调控的需要,展开了对旧式慈善救助社团的改造工作。从1949年到1956年,旧式慈善救助团体经历了由短暂恢复、调整改造到完全消失的过程。旧式慈善救助社团的先天落后性以及其赖以生存的政治思想基础和经济社会空间的丧失,是这些社团走向消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走自己的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谛。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初步创造了既有别于马克思主义一系列"设想",又契合中国革命实际的一系列实践和理论,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作为中国革命独有的道路,"井冈山道路"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谛,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挫折中不断推进,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堪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开端。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