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业已存在的以各种名义出售绿地的现实情况,我国<物权法>第六章第七十三条规定:业主对建筑区划内的绿地享有共有权,但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这一规定,为业主根据商品房销售合同约定取得特定绿地提供了法律根据.但在实践中,取得绿地的约定却无法达到明示的效果.属于个人的规定也较为笼统,并未解决绿地的不动产登记问题,权属仍不清晰.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民族贫困人口集中的四川省为例,从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对扶贫攻坚以来民族地区的贫困动态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结果显示扶贫攻坚使民族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状况有了实质性缓解,但比较发展差距(相对贫困状况)有扩大趋势。据此,提出了加快民族贫困地区整体脱贫步伐的两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首先,基于信号的质量和数量从贝叶斯后验估计的角度提出风险投资家主观概率的信号学习过程;其次,运用贝尔曼方程给出风险投资家的后续增资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投资家获得的关于初创企业信号数量和质量对其增资决策时的量化影响;最后,对后续增资决策模型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给出初创企业信号数量和质量对风险投资家增资决策的量化影响结果,该结果为风险投资家准确地做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是以“双重自由的”雇佣工人的存在为基础的;并且,在从形式隶属到实际隶属、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渡,是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然结果而出现的。一些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则表明:资本积累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互动。不仅会使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形式隶属长期延续下去,而且会重新创造出各种形态的非自由劳动关系,以维持资本的赢利能力。这些研究证实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和在特定条件下退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企业社会责任的依据与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和维度是两个基本的但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首先,讨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公民理论,认为这两者具有统一性,但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却都存在共同的不足;第二,运用一个代表性企业的扩展利润函数,证明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必然造成社会责任问题,从而为企业社会责任提供实证依据;第三,利用第二部分的结论,证明企业经济责任不构成企业社会责任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两维度主张:以禁止损害和损害赔偿为原则的强制性社会责任维度和以福利增进为原则的选择性社会责任维度.按照这一主张,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新时代深度耕犁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研究,必须从理论蕴涵、关键策略和责任架构出发进行逐级审察。理论蕴涵是基础,旨在"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关键策略是重点,意在"解决抓什么和怎么抓";责任架构是保障,谓指"落实谁来抓和抓哪里"。沿着这三个层级拾步追问,可以获致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学理阐释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9.
目前,在中国国有企业高管的委托代理契约中,主要采取隐性激励契约而非显性契约.但有效的隐性契约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抑制机会主义行为,保护交易各方的利益.比较而言,隐性契约和显性契约各有优缺点.就我国国有企业而言,隐性契约为主的激励契约不能有效地防止委托代理双方的道德风险,降低代理成本.以显性契约为主、隐性契约为辅,能更好地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是未来国有企业契约选择发展的趋势.必须将控制权收益中合理的部分纳入显性契约,同时明确禁止侵占、转移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0.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在需求分析中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人们不仅用该系统进行居民消费结构分析,而且进行消费预测并据此提出有关政策建议。但是,对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实证检验表明,截面数据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不具备预测能力。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真正作用是对已经发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结构分析。并且,这种事后的结构分析对于消费行为的预测不具有实质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