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68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937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01.
叶嘉莹的中西诗学研究中,对王国维与西方理论的研究,特别显示了其从中西比较角度剖析的学养和功力,笔者对此作了多侧面的阐释,试图一窥叶嘉莹中西诗学研究的风格和特点,并藉此俾助于读者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2.
“审美文化”概念小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审美文化”概念小议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立元(上海200433)目前,国内美学界对“审美文化”一词的理解与解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就具体解释来看,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就整体而言,却又都存在某些片面性和局限性。下面试就两种有...  相似文献   
103.
论林语堂与基督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与作家,林语堂一生与基督教有着不解的缘分,他出身基督教家庭.自幼耳濡目染,却在成年后信仰发生转变,崇奉人文主义,而又在晚年重新回归基督教.林语堂的这一曲折变化有其独特具体的原因.在他的经历与转变中,孕育着符合人生哲理的主体辩证法.由林语堂的亲身经历而牵涉的关于宗教与人文主义关系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文学是人学。自从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喊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他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之后,表现人的命运,刻划人的个性,剖视人的灵魂,日益成为文学艺术的主要任务。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对自身本质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至今还远远没有完成。十九世纪以来,与探索人的本质,评估人的价值,抬高人的地位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不断再生相呼应,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勃兴以及它们同人道主义思潮的合流,现实主义对反人道的现实的批判和浪漫主义对人道主义理想的歌颂,共同表现人类通过文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的现代主义潮流,以各种变形或变态的、乃至荒谬的形式暴露人的本性的扭曲和异化,同样曲折地反映  相似文献   
105.
文章起首尽管多种多样,但有效模式则自古及今是可以概括成若干类型的。我们以两个标准来总结归纳,文章起首不外乎两大类共四种不同的修辞策略:其一是“开门见山”式和“款款入题”式;其二为“平淡质朴”式与“新颖奇特”式。  相似文献   
106.
现代性理论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意味着在经过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震荡、巨变后,中国文学研究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言说姿态和定位,重新肩负起自己应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现代性理论将最终在文学理论、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这三个不同的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7.
程式在中国艺术创作和审美中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体现。在中国古代格律诗与绘画之间,存在着两者程式的形成互生、内涵互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作互用。这种独特艺术现象的形成,以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为指导;以中国书画同源、诗画一律的艺术理论为基础;以诗画在创作主旨、表现手法、审美意趣三方面相类为源动力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8.
?北京书院史?跳出了关于书院研究偏好宏观历史研究的思路,而代之以文化视野下的北京书院研究,在大视野、小范围的研究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作者以书院的日常生活与运作为侧重点,关注的是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给书院带来的重要影响,这为书院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该书将书院发展与历史语境紧密结合,既能透过书院窥探政治文化、军事争夺、经济发展等给书院带来的影响,又能以书院这一视角发现许多逸出宏大叙事之外的历史细节。作者对北京书院历史命运的研究,不仅在于总结书院发展之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注重分析北京书院的历史作用以及对于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9.
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申小龙我国现代语言学是以西方语言学为参照系来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的。由于人类各民族文化本质上是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历史经验和心理结构的人,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对面临的不同的自然和世界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因此各种文化之间...  相似文献   
110.
欧阳修所作范《碑》尹《志》被拒之因发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所作《范文正公神道碑》和《尹师鲁墓志铭》虽先后遭到墓主家属等的排拒,却体现出欧氏维护"信史"的写作原则。在此文字风波的背后,蕴涵着政治的或文学的更深层的内涵,关涉北宋党争和古文发展史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