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374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制止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非法行为议定书》将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罪规定为国际犯罪,中国作为《议定书》的缔约国理应通过国内立法予以回应,但现行国内刑事立法没有与之对应的罪名,而是按照外延相当宽泛的包容性罪名惩治,两个罪名的差异性致使国内法在应对本罪时处于尴尬境地。为切实履行缔约国义务,借鉴其他国家的国内立法,有必要在中国刑法分则第二章中增设劫持大陆架固定平台罪和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罪两个罪名,并相应地配置不同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32.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是董事义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均在其立法中对该义务都有明确规定。我国公司法虽然也有相关制度的规定,但过于笼统和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有一些方面待于完善。本文针对公司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界定,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律原则和制度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对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应有内涵及外延进行研究,进而总结出我国现有董事竞业禁止义务制度的不足,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公司法律制度中完善我国董事竞业禁止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33.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以致成熟的需要。分析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特点和重要意义,提出了从加强法治教育、丰富教学方法、强化法制实践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4.
提单之债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提单之债的性质,一直存在诸多争论。学说的混乱导致了司法中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根据提单之债的内在属性和外在特征,可以得出提单之债为运输合同的部分转让的结果。该结论厘清了运输合同与提单之债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实践中对于提单持有人诉权的确定。  相似文献   
35.
外国人的私法地位,作为一项结合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私法与公法的制度,不仅应当体现人类正义的原则与价值,而且应当引领对人类正义原则与价值的发现与发展。目前,人类的实在法制度与可认知的正义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实在法在多大程度上发现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又在多大程度上根据实在法得到实现,这是一切法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对外国人私法地位的研究,作为对基本人权的揭示,更能透视时代法的精神与价值。  相似文献   
36.
国际海洋法是各国统治阶级海洋意志较量与妥协的产物.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标准不统一、法规不确切、理解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既要依靠政治手段,更要依靠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团结和发展,从总体上制约、反对霸权主义来解决.同时了解海洋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7.
38.
从WTO宗旨与相关条文同环境保护的相关与相悖出发,深入分析了促进贸易发展又兼顾环境保护是WTO的综合目标;在对如何消除贸易与环境双向负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贸易促进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我国立法建议。创新点在于,基于加大对世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提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质量高低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志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交易等新理念,建议国际和国内立法对资源性产品交易给予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39.
就现代高技术立法的特殊性即现代高技术与法律的协调与冲突机制问题作概括性探讨,提出正义、效益、秩序、自由和伦理价值共同构成确定高技术法律的价值准则体系,并阐述了在这些价值准则指导下的高技术法律的应然状态,以期完善现代高技术立法.  相似文献   
40.
宪法移植与宪政困境——以中国宪政百年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宪政产生于西方的原因及中国宪法移植的历史教训,进而指出中国在宪法制度创新的同时,应注重西方宪政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国的宪政发展不在于宪法规范的修改,根本在于中国宪政精神的培育和宪政文化的陶冶;不在于人权原则的入宪,而在于社会生活中人权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