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4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374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电子商务的普及,传统的法律适用制度面临着新的考验,在国际社会就新的法律统一规则达成相应的国际条约之前,我们必须对现有的规则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体现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鼓励采取最密切联系原则,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特性。  相似文献   
512.
当前我国的学科体系设置无法有效回应海洋法治实践的时代需求,需要在新文科的建设引领下构建海洋法治学,形成面向海洋法治的一体化学科塑造和交叉学科探索。海洋法治学以中国特色海洋法治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海洋权益为基石范畴,辅以个人和组织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权、国家对海洋的治理权以及国家的国际海洋法权三个基本范畴;可先行下设海洋开发利用法治学、海洋综合管理法治学、国际海洋法治学三个分支学科;并以陆海统筹以及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统筹为基本原则。未来,海洋法治学的构建应当与海洋法治共同体的建设相辅相成,并具体从海洋法治交叉学科的培育和中国特色海洋法治体系建设的实践引领两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513.
514.
51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一切社会问题,根本都是人的问题,都应该以人为主体,反映人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人的主体性,或称为人民的主体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属性之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就是“人民至上”的文化。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行为主体,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人民的行为文化,具有代表人民的行为主体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516.
近年来,武装无人机投入战场的数量急剧增长,特别是在当下的俄乌冲突中也有大量使用。其技术复杂功能多样,并在不断的发展中结合人工智能,甚至已经趋近于完全智能化,与传统武器有所区别。为了保障武装冲突过程中平民、战斗员和其他特定人员的人道主义待遇,有必要对武装无人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以满足“区分原则”“比例性原则”和“预防措施原则”等国际人道法要求。归咎于国际人道法缺乏具体审查标准,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新武器、作战手段和方法法律审查指南》并无法律效力,合法性审查制度并未取得很好的执行效果,各国在法律位阶、主体和对象范围、原则的适用、程序和审查效力等方面的实践并不统一。为此,立足我国国情,在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以形成以《国防法》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互为支撑和补充的规则体系,并通过规定技术标准和审查人员组成规则构建完善的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51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保护水产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但层出不穷的非法捕捞现象对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也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研究在阐述非法捕捞水产品行为概况的基础上;梳理非法捕捞水产品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当前非法捕捞行为的处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渔业资源保护效果、执法效率;完善刑事责任相关规定,依法严惩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行为;加强多方协调配合,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提升公众法治素养,筑牢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18.
区块链技术的特征,一方面奠定了其在金融这一文明社会重要基石中的应用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区块链金融活动中的不法风险埋下了线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实际金融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之应用的不法风险,首要体现为以加密货币为基础的区块链金融生态对于骗购外汇类犯罪与洗钱犯罪的助推。区块链ICO等中心化金融活动,更是带来了诸如内幕交易类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扰乱金融秩序的不法风险。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还催生出基于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场景下的犯罪形态。思考区块链金融犯罪的规则之治,现行法规范的缺乏与区块链技术的风险内生性,共同导致了相关犯罪的认定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区块链金融领域的刑法风险,需要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来对相关风险加以规制。就外部视角而言,为了将区块链金融犯罪纳入刑事法治的轨道,首先必须重新评估加密货币的刑法定性。对此,应当区分不同加密货币的性质来分情况讨论。同时,还需对区块链技术发展主体的法律地位予以明确,合理界定相关区块链企业的平台责任及监管方式。应当反思当前"一刀切"的监管方式,采用带有包容性特征的监管沙盒模式,允许相关企业在可控的范围内开展颠覆式创新,并基于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合理设置平台责任。就内部视角而言,区块链领域的规则之治还要求区块链企业整合刑事合规要求作为内部控制手段。具体而言,涉及区块链信息服务的相关境内企业应当切实履行国内监管要求;涉及区块链金融服务的相关企业应当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整合FATF和各国的反洗钱国内法规做好合规工作;涉及区块链金融交易的相关企业则应密切关注金融交易类的犯罪风险,建立和完善金融证券犯罪风险的刑事合规;涉及区块链智能合约研发的相关境内外企业则应积极推动企业刑事合规与区块链代码的整合。以内外兼修的方式完善区块链的监管方式与规则之治,促使刑事法治对区块链金融犯罪做出积极回应,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助力我国数字经济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519.
海难污染是现代海洋污染的重要因素,而传统海难救助并不包括环境救助,因而导致海难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只有通过海难救助报酬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环境救助问题才能得到很好解决。本文由“无效果,无报酬”规则,到“安全网”条款,再到现行海难救助报酬体系和船东互保协会特别补偿条款,系统阐述了海难救助报酬体系的发展历程,提出在国际救助公约中引入船东互保协会特别补偿条款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