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2篇
综合类   128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二人转的成功对黄梅戏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的全球文化空间里,大部分的地方戏曲显得日渐冷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北二人转却异常火爆,确实值得人们深思。通过对黄梅戏与二人转的共性比较,分析后者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所在。借鉴二人转的发展与传播经验,针对促进黄梅戏的跨文化传播可采取合理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人才的规模化,并在此基础上催生领军人才;把握创新与继承的完美结合;加强与现代文化传媒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32.
期货结算机构作为结算服务的组织者和承担者,在期货结算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中央对手方被越来越多的期货结算机构应用,这一举措提高了结算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也给其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为此,我国期货结算应合理设置结算机构,长期目标是建立中央期货结算公司来提供统一结算服务,而现有的中央对手方则需要从法律、法规和结算机构风险管理措施上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33.
《拉摩的侄儿》揭示了两种伦理观念的对立:"我"坚持传统的伦理观念,尊崇美德";拉摩的侄儿"代表的则是利己的功利主义。狄德罗在情感上支持前者,可他也清楚那样的美德在现实中已几近破产,很多人已经转而信奉"拉摩的侄儿"所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伦理观。对此,他虽焦虑却又无力对抗。  相似文献   
34.
文章引入绿色能源效率概念,在传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的基础上纳入非期望产出,构建包含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绿色能源效率测度体系,对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各省绿色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各省市绿色能源效率的水平为下游城市高于中游城市、中游城市高于上游城市,这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梯次相适应.从时间序列纵向来看,绿色能源效率随着时间推移呈现U字形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35.
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民族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抓不懈.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将公民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发挥法律普遍性、明确性、强制裁性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加大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力度,促进、保障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从而将公民道德建设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6.
江结宝 《江淮论坛》2012,(6):159-167
修辞有多种原则,唯“立诚原则”在中国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当今社会.修辞学界出现了“立诚”和“弃诚”两派的对立和纷争。分析可知,立诚是修辞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立诚能增强修辞效果,立诚不是绝对的,却是可行的;“立诚”还是社会现实的召唤,更是人类生存法则的必然要求。修辞必须立诚,修辞需要坚守“立诚原则”。  相似文献   
37.
王永兵 《山东社会科学》2012,(7):170-174,180
自称是"故事的闯入者"的博尔赫斯对小说进行了大幅度的革新,首先他驳斥了时间的共时态性与历时态性,强调时间的差异性和个人我属性;其次,博尔赫斯在心理时间基础上追求叙述的感觉化,将叙述导向主观化和非现实化的自由境地;再次,博尔赫斯开创了梦想的诗学,利用迷宫、延宕等叙述手段来增加小说的魔幻色彩。了解博尔赫斯小说的特点十分有助于理解马原小说,马原的叙事革命多方面借鉴了博尔赫斯的经验并有所创新,通过小说形式变革,马原不仅创造了自己也创造了博尔赫斯,更为中国当代小说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8.
方成培改编《雷峰塔》传奇,秉持“务使有裨世道,以归于雅正”的原则,通过情节设置和人物性格的改造,实现内容主旨归于纯正,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规范;通过曲词的文雅化、集唐诗的采用和适当的用典等,实现语言文辞趋于雅正,符合文人审美趣味的标准。与黄图珌等戏曲改编相比,方成培力图调和文人本与梨园本,改编的“兼美”之心显而易见,从而也奠定其戏曲史地位。  相似文献   
39.
“十七年”间臧克家的诗歌选本批评,反映着这一时期诗人诗歌活动的某种悖论:一方面,臧克家通过选本的序跋写作与选本删改等批评活动,鲜明地表达了他紧跟时代步伐的激进姿态;另一方面,透过这些诗歌选本批评的某些言说及其策略,显示出臧克家作为一个诗人真诚的一面.臧克家诗歌选本批评中的这种“说”与“被说”,折射出“十七年”诗歌批评的某种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