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的重要作品之一。作品的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一个有着复杂而矛盾的性格的人物。在小说的开头,作家借用了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天生有煞星”作为题辞,表明了他的主人公是一个不祥的造物。拉摩的侄儿也自认为是自然“草率地制造他”,正象手里捏着一块面粉团,将他捏成各种奇形怪状,然后将这奇异的偶像远远扔开。拉摩的侄儿的这个怪诞人物,在他的社会里,在他的生活中,“打破了教育、社会习俗、礼貌的惯常观念的常规,使真理显示了出来,把恶棍的假面具揭穿了”。小说主人公的形象与性格具有重要的意义。拉摩的侄儿生活的历史环境,是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的法兰西社会,资本主义关系的蓬勃发展,封建社会的迅速解体,以及二者之间的日趋剧烈而深刻的矛盾,是  相似文献   

2.
试论狄德罗《拉摩的侄儿》的辩证法思想李海峰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首须,唯物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哲学小说《拉摩的侄儿》深刻揭示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社会生活的复杂矛盾,字里行间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对辩证法的发...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主张利己主义的道德契约论思想,因此他对美德的强调和分析却容易被人忽视。以霍布斯的"愚昧之人"为例,阐述其从美德立场解释道德规则和功利问题之思路,通过比较霍布斯的美德与古希腊的传统美德,指出在当代伦理思潮中人们看待美德的误解和偏见。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伦理的基本理论形态和解决方案,然而二者都有无法避免的缺陷。随着研究的深入,环境伦理发生了转向:科学向度上表现为生态学,哲学向度上表现为环境道德哲学,伦理类型上表现为环境美德伦理,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可持续发展,社会教育上表现为环境伦理教育。环境伦理的转变突出显示了应用伦理学的本质:充分体现出应用伦理学的"哲学"根源、"伦理"本质、"应用"特性和"实践"本性。  相似文献   

5.
西方古典共和主义认为共和国的建立与维护必须以积极的公民美德为基础,这种公民美德要求公民将公共利益置于私人利益之上。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古典共和主义思想认为商业及与其相伴随的奢侈是引诱公民追求私利从而"腐化"公民品质的破坏性力量。休谟对这种观点展开了批判,他认为商业的发展不仅不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而且从长远来看还会促使人们形成勤劳、知识、人道、温和以及独立等新的公民美德。与古典公民美德相比,这些新的公民美德是一种更为"自然"的美德,它不仅有利于增进私人幸福,还更有利于增进国家的强大与公民自由。休谟的公民美德观体现了西方公民美德观念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一 苏格拉底的哲学,可以说是地道的“道德哲学”或“伦理哲学”。他把研究道德看作哲学的主要任务。他的伦理哲学的一个主要命题就是“美德即知识”。他把他的伦理学说建立在一种知识论上。在他看来,“美德就是知识”,而不道德便是无知的同义词。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永恒的、普遍的、绝对不变的概念的知识。“美德即知识”也就是说美德即关于善的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儒家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伦理中的美德思想、美德典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动力,儒家倡导的历代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因素,儒家代表人物提出的一些伦理思想作为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还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近代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 ,他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是对边沁等功利主义者思想的完善。密尔认为幸福是行为的目的 ,功用原则是评价行为善恶的唯一标准。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 ,他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被看作是规则伦理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实际上 ,他的伦理思想是对功利主义伦理与美德伦理的调和。这种调和一方面从理论上揭示了两种伦理思想传统的各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又为分析当代中国若干道德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真正关注、了解,重在塑造春桃这个扣人心弦的女性形象。小说《春桃》中"一女二男"的婚姻模式有悖于"神性爱"这一个古往今来文学作品的传统母题;李茂、刘向高在伦理婚姻观念上沿袭着中国传统伦理婚姻的重负,春桃具有新的伦理婚姻观念因素,但现代伦理婚姻观念的光芒始终遮不住春桃传统的观念。最后,人性善和人道主义的情怀,使三人冲破了一切传统封建伦理观念和风俗习惯的束缚,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世界,这种善良的人性人情寄托了许地山人道主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10.
"美德即知识"已经成为千年流传的名言警句,在哲学界被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重要哲学命题。哲学价值就在于对问题的不断反思与解释。以当前哲学界对此命题的研究为基础,以哲学认识论的观点,在肯定"美德即知识"命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的判断下,从社会政治、思想价值、哲学风格三个方面重新对此命题进行真伪辨析,进而对这一命题的哲学内涵进行了论证和阐述,肯定"美德即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及其积极意义,德性伦理在现代哲学认识论中受到更多关照,追求向善的幸福生活便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经济伦理学家罗伯特·C·所罗门认为,目前普遍流行的商业隐喻加深了人们对商业与美德无涉的错误认知,掩盖了商业活动应有的真实面貌。他以亚里士多德方式来考察真正的商业生活,并由此指出一条以亚里士多德美德观解决商业伦理问题的实现路径。所罗门以亚氏美德伦理思想为资源,重点讨论了在商业实践活动中个体与团体(企业)相统一的幸福生活并强调美德在实现“完整的人”与“完整的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罗门在亚氏美德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基本的商业美德和企业自身的商业美德。  相似文献   

12.
缘于历史境遇和生存体验的惊人相似类似,魏晋文化成为民国文人体认传统的文化磁场。刘大杰深谙魏晋文化穿越时空的存在价值,藉以梳理魏晋时代的宇宙学说、人生观、政治思想、文艺思潮,盘活了魏晋文化的现代生机。他援西学以立论,关注传统文化演进的内在脉络,褒奖魏晋文化清新自由的学术风貌,彰显了魏晋文化应有的文化地位。他完整勾勒了鲜活如新的魏晋文化镜像,刘大杰的魏晋文化书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尘埃落定》选择了麦其家的傻子二少爷为叙事视角展开叙述,但在实际的行文中我们发现,这个傻子实际上是作为一种修辞策略,而并不具备傻子叙事的典型特点。作为叙述者的“傻子”具有全知全能叙事的特点,能知晓超越的时间、空间,并能通晓人的内心。傻子话语还具有多重性,他的话语表现为对话性质。傻子视角的神秘性和宿命性实则是藏族佛苯结合宗教传统的影响,而多重性又体现出现代性对民族文化的入侵。  相似文献   

14.
由传统美德遵守问题,对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冲突从而寻求社会合作进行分析。个人在组织内和社会上的行为表现往往不同,小范围组织通常形成一致遵守,而整个社会很难形成。美德效用和经济利益影响人的选择,重复博弈和信任机制使美德的共同遵守成为可能,进而说明社会风气为何得以改良或败坏。新媒体的作用增加了一次博弈的损失,同时使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利于走出囚徒困境,群体标准及行为习惯也起了一定作用。经过分析,得出经济发展水平与遵守美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MAIN ABSTRAC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fe Experience and Novel Creati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s of Yu Dafu's Novels and Xuan Zhenjian's Abstract:The themes of Yu Dafu's novels are mostly concerning the themes of "the depression of sex" or the sadness of life, which are due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as the citizens of powerless country,to a larger extend associated with Yu's life experi- ence and his special characters sensitive but affectionate, self-esteemed but aloof and proud. On the contrast, Xuan Zhenjian is born with superior status and gentleman's virtues,so he cherishes his traditional marriage life,concerns more about the social problems on fami- lies and jobs which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eople's livings,and especially discuses the sadness of life of the intellectual in that particular Korea.  相似文献   

16.
卢梭继承苏格拉底的古典政治哲学,他以苏格拉底哲学质疑启蒙运动。卢梭提出,商业文明滋生出毫无公民责任感的布尔乔亚,而人类社会的最佳状况是公民社会,只有公民社会中的人们才能够追求德性。与之相应,公民社会中的哲人不应当普遍启蒙民众,因为启蒙运动只会使民众暴露在自然的暴戾之中而无处容身,哲人也必然随之变质。无论是在政治著作中还是在自传性著作中,卢梭都意在调节公民社会与公民哲人的关系,并试图建立适合公民社会的宗教或情感教育。可惜的是,卢梭的继承者们没能坚持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他们对卢梭的偏执理解反而推进了现代性浪潮。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多元性、经济的多样化、环境的复杂性对人类心理的强大影响以及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多样性,使人的非理性因素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充分重视非理性因素发挥作用的机制、条件和范围,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它和理性因素一道共筑精神的和谐,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是道德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追求美德 ,是因为美德就其自身来说 ,虽然是对他的某些欲望和自由的压抑、侵犯 ,因而是一种害和恶 ;但就其结果和目的来说 ,却能够防止更大的害或恶和求得更大的利或善 ,因而是净余额为利的害 ,是必要的害 ,说到底 ,也就是一种真正的利 :美德乃是一个人利己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手段。把美德作为利己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手段的人 ,逐渐地 ,便会因美德不断给他莫大利益而日趋爱好美德、欲求美德 ,从而便为了美德而求美德 ,使美德由手段变成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语用移情现象在自然语言和人类日常交往中大量存在,政治家经常在演讲中使用语用移情策略来达到他们特定的交际目的,如获得支持、说服群众等。当今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自上任以来便以他雄辩的口才而闻名,他演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对语用移情策略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耶夫·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为理论基础,对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辞中的语用移情现象和移情策略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扎实作风,它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今天,艰苦奋斗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而且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